
2018年对于马兴田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康美药业的市值破千亿。
在这辆表面风光的“马车”上,还搭载着马兴田一家。
他的大女儿在2011年时读大三,刚满18岁,就入股了一家拟上市公司,5年后市值大涨,大女儿的身家超过了 28亿 。
看着老姐把A股当做提款机,二弟弟也不甘落后,有样学样,把大姐之前的手法复制粘贴了一次。
唯独小儿子“ZUN哥”对赚钱没啥兴趣,他把钱花在刀刃上,狂买豪车,时不时地在网上晒晒“ 全国第一款豪车 ”,引众人围观。
马车在跑道上跑久了,早就忘记自己千疮百孔。
当康美药业爆出虚增299亿资金时,“ZUN哥”把豪车分享图全部删掉,仿佛挥一挥衣袖,不留下一朵云彩。
但马兴田的覆灭之路,这才刚刚开始。
一、
马兴田能成为潮汕药王,离不开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潮汕普宁的“医药世家”千金许冬瑾看中了他这个穷小子,许冬瑾颇有来头,她是非遗“人参炮制技艺”的第十一代传承人,有贤妻相助,马兴田自然也从事医药行业。
第二个方面,普宁是粤东地区有名的中药集散地,梅林镇曾被称之为药材小国际市场,在这般背景下,从小耳濡目染的马兴田,对中药材市场颇为熟悉。
第三个方面,那便是马兴田这个人有商业头脑,成功掘得了第一桶金。
马兴田跟许冬瑾结婚后,在岳父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小药馆,倒卖点药材营生。
随着业务的熟悉,马兴田观察到药材市场有周期性,有涨就有跌,若是能低价吃进,高价抛出,自己当一个中间商赚差价,这小日子马上就好起来了。
说干就干,他从当地盛产的田七入手,一头扎进深山里,在淡季时从当地的药农收购田七,大量囤积药物。
而能提供这笔资金的,无疑于有贵人帮助,货物吃进了不少,马兴田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出手。
几个月后,田七的价格果然大涨,马兴田首次做生意,就从中大赚了几十万,那一年1996年。
在20年后,马兴田在另外一个地方用同样的手法操作,坑惨了5万多人。
夫妻俩赚到了第一桶金,不甘于过富足的小日子,想着为孩子打算,到了普宁流沙镇成立了康美药业,从这之后,马兴田一手缔造了上市神话。
康美一开始分两个业务板块,中药和西药,但主攻西药。
同时马兴田也不能再走之前低买高卖的路子了,要做企业就要核心竞争力,拥有研发技术,才是正经事。
刚启航的康美,一开始就从贸工技转向了技工贸。
不到一年的时间,马兴田夫妇很快就研制出了一批新药,级别很高,并且迅速投产,在短短的一年里,就获得了几大国际认证。
康美给外界输出的这几项信息,说明这是一个很有潜力,并且实力雄厚的企业。
2001年,康美正式登陆A股IPO,这个成立不到四年的企业,为何能创下这般神迹?没有揭露背后的交易之前,表面风光看不出任何问题,直到一个叫做李量的人落马后,才知道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他“放过”几家企业上市,其中就有康美药业。
二、
上市,会是有些创始人的终点,马兴田不惜代价也要上市,很明显是带着目的来的。
在上市之后,他决定放弃西药这个板块,因为国际性药企太多,康美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超车,而能掰一掰手腕的,唯有熟悉的中药材。
从2001年之后,马兴田开始了二次创业。
他提出了“中药饮片小包装”的概念,就是把一些中药材,通过技术和研发,不用生煎慢熬出药水,制作成饮片,口服或冲泡即可。
也是有了这个想法,康美打造了中医药全产业链,很快成为了“药王”。
因为在此之前,市场上没有出现这种产品,抢得先机的马兴田,短时间内就研发出好几种中药饮片,十几年后,这个数字达到了1000多种,有两万多品规。
而让马兴田真正崛起的,是中医院不再自供药物,选择跟企业合作,康美的履历很光鲜亮丽,拿到这些订单。
在康美暴雷之前,康美跟全国2000多家医院合作,并且马兴田自建工厂,物流运转中心,跟15万家药房都有合作关系。
安安心心做生意,能做到这个份上实属不易,但这背后,还有马兴田长久经营的完美人设。
2007年,他花300万,邀请李冰冰和任泉拍摄《康美之恋》的MV,讲的就是马兴田和许冬瑾的爱情故事,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在山水之间相遇,随后携手共同创办药堂,而这支MV在央视循环播放。
另外,马兴田还在家乡捐1500万建小学,回到家乡给老人发钱,这些行为都坐实了潮汕药王的普世之心。
在公共场合之下,他还不忘把自己熟读的药典一一拿出来“炫耀”,并且表明自己的慈悲之心,要制作出好药,救更多的人。
当外界看到这么一个正能量的潮汕药王时,感叹自己家乡出了“圣人”,纷纷以他为荣,但马兴田转头就去了澳门,进修经济学,学《财务管理》。
一来二去之间,马兴田挖掘到了一个比中药材更好赚的生意,而且基本逻辑跟当初他囤积田七一样,从2016年开始,马兴田就开始布局。
三、
再来回顾一下马兴田当初是如何囤积田七的,在药农不知道行情的情况,他手持大把现金,疯狂收货,坐等高价甩出。
这个发家案例中,马兴田是购买方,但到了资本市场上,马兴田可不能再亲自上阵。
现在马兴田把康美看成了田七,药农则是中小投资者,他能做的,就是抬高股价,和提供资金让合作者在低价购买康美的股份,这形成了一个新的三角关系。
在2016年到2018年间,马兴田向普宁的两家药企分别提供了57.14亿和56.29亿资金,这两家药企在康美股价低迷时疯狂吃进,等待时机抛出。
随着大量资金流入康美,股价自然就被抬高了,此时两家药企在合适的机会抛出,做得不显山不露水,不留下一丝破绽,让外界看不出来。
《天道》里丁元英干的是杀富济贫的事,现实里潮汕药王马兴田在外界留下了菩萨心肠的口碑,暗地里干的则是杀贫济自己,他家里,要花钱的地儿多着呢,但也不能这样,干一次不收手,还反复操作,反复收割,他真以为“韭菜割不尽,春风吹又生”。
2018年,有人从康美的业绩看出了端倪出来,公开质疑造假,随后几个月,马兴田“平地放出一颗雷”:“可能是会计没有做好业绩,不是业绩造假,是业绩虚假。
”换言之,在澳门学会了《财务管理》的马兴田,也学会了甩锅。
这句话也只能骗骗自己罢了,马兴田也不在乎,因为他和妻子只是收到了60万罚单,相当于各罚一杯。
造假成本低,马兴田才能肆无忌惮地大胆玩。
这并不能阻止人的怒火,在这三年里,他们被反复收割多次,换谁谁不生气?这事肯定没完,直到2021年11月12日,靴子才落地,马兴田被带走了,一代药王的传奇,正式落幕。
马兴田面对的,是12年的牢饭,而康美药业面对的,是要对中小投资者赔偿24.59亿,同时,就连平时在董事会挂职的独董们,也要承担连带责任,人人赔偿过亿。
一般来说,挂职的独董并不管理公司具体业务,每个月拿2000多的工资,还是一些高校的教授,为何也有连带责任?这是因为董事会上的成员,本有监督之权,可一旦挂职,不干实事,不实事求是,就会变成一言堂,自己被卖了还要帮别人数钱。
在康美案的余波之下,各公司的独董出现了“辞职潮”,谁都知道,为了每月几千的工资,每天要提心吊胆过日子,担心以后会背上过亿债务。
康美案不是杀鸡给猴看,而是创造了 历史 ,也是在告诫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现在的成本可不低了。
对马兴田来说,他这个药王,算是彻底没落下去了。
本有贤妻,可以安心过小日子,却在日复一日的虚假完美人设面前,被金钱冲昏了头脑,企图做“百年康美”,却险些将其毁于一旦。
劣汰才能优胜 兼论退市机制的重要性!
在6月份以来,宏观层面其实有不少的好消息。
包括中美大阪峰会重启经贸磋商,贸易摩擦出现短期缓和。
美联储主席暗示7月降息,新一轮全球宽松周期重启在即。
而国内的年中资金难关平稳度过,包商银行托管事件逐渐平息,货币利率一度创下多年新低。
但是,为什么有这么多宏观利好,上周连美股都再度创出了历史新高,而A股反而出现了明显的回调?
一、股市回调担忧供给。
IPO 规模创新高。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上周的IPO发行规模大幅放量。
上周共有21家企业首发募集资金,募资总额达到297亿。
虽然7月份才开始了两周,但7月以来的IPO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5家,创下17年12月以来的新高。
IPO募资总额达到366.5亿元,创下15年6月以来的月度新高,这也是11年2月以来月度IPO规模的次高值。
因此,市场可能在担忧IPO的放量会分流股市的投资资金。
股票总供给未增加。
但其实对IPO分流资金的担心有点过虑。
从过去几年的数据来看,股市中融资的最大头并非IPO,而是股票增发。
根据Wind统计,16年以来我国的月均股权类融资规模为1188亿,其中IPO融资138亿,而增发融资高达933亿,其余是配股、优先股等的融资。
而今年7月以来的股票增发融资规模只有14.4亿,相比于以往大幅缩水,因此即便考虑到IPO首发规模的大幅增加,在综合考虑了上市公司的所有融资之后,今年7月以来股票融资的企业数量和金额其实并不算多。
今年7月前两周的股票类融资募资总额是404亿,折合成月度金额为894亿,其实远低于今年6月的1719亿。
二、优质供给从不嫌多。
股市跌要怪供给吗?
由于中国股市长期表现不佳,未能体现出经济晴雨表的特征,因而大家容易把股市下跌与股票的供给关联,每一次A股到了熊市的时候,就会有暂停IPO的呼声出现。
但如果认为股市下跌是因为供给太多导致的,而已经上市的存量股票其实也可以随时卖出来,那么理论上美国股市的市值最大,股票的潜在供给也最多。
目前美国股市三家交易所的总市值高达44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0万亿人民币,远超A股目前54万亿人民币的市值。
但是美国股市的长期表现远好于A股,其标普500指数在金融危机以来的底部涨幅高达350%,而中国上证指数的底部涨幅仅为76%。
而且,如果认为供给多会导致股票下跌,那么会得出结论就是市值越大的股票供给越大,那么其涨幅就越小。
但是从美国来看,其市值最大的五家公司简称为FAAMG,也就是Facebook、Apple、Amazon、Microsoft、Google,其中最大的微软公司市值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最小的脸书公司市值也接近6000亿美元,而这五大公司今年以来的平均涨幅为33.5%,超过标普500指数20%的涨幅。
从中国来看,今年上证50指数涨幅为26.6%,超过上证指数17.5%的涨幅。
而且不止是今年,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上证50指数的底部涨幅高达129%,远超同期上证指数76%的涨幅,这说明并非是市值越大涨幅越小。
A 股缺乏优质供给。
因此,A股长期不涨并不是因为供给太多,而恰恰是因为缺乏优质的供给。
比如说中国的阿里和腾讯位列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但是这两家公司都是在境外上市。
而这两家公司的股价涨幅均远超同期A股的上证指数。
事实上,在美国股市中,信息技术行业的市值占比接近1/4,其前五大市值企业均为科技企业。
然而中国A股前十大市值企业几乎全部都是金融和能源企业,而没有一家科技企业。
原因在于中国优秀的科技企业许多都在海外上市,这就使得A股的投资者无法享受到中国科技企业成长的回报。
为何科技企业喜欢选择在美股上市,原因在于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存在巨额亏损,而A股过去要求只有盈利企业才能上市,而美股没有盈利要求,因而美股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上市首选地。
但其实盈利要求的是上市以前,而并不能保证上市以后的盈利、乃至股价上涨。
比如美团点评18年亏损额达到115亿,但其今年以来的股价涨幅高达48%,因为市场预计其可能在2020年盈利。
而07年回归A股上市的中国石油当年盈利高达1360亿,但就此定格为其历史盈利最高点,其上市后的股价也成为历史最高点,目前的股价已经接近历史新低。
此外,科技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支持,因而创始人往往会出售股份来融资,但为了保留对公司的控制权,因而会设计成同股不同权的结构。
也就是创始人持有少数股份,但保留多数投票权,而投资者持有多数股份,但只有少数投票权,以此来兼顾对公司的控制以及融资发展的需要,诸如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都有同股不同权的设计。
但是A股之前不承认同股不同权,而美股则认可这一架构,所以阿里巴巴最终选择了到美股上市。
而这一次科创板的设立,注册制是最大的亮点,其中的突破就是容许了亏损企业上市、同股不同权这两大科技企业的核心诉求,因而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优秀企业,诸如字节跳动、滴滴等可以考虑在科创板上市,而无需非要去美国上市。
三、劣质供给一个也多。
诚然,优质的供给从不嫌多,但是劣质的供给却是一个也嫌多,而19年A股市场遭遇了财务造假的巨大考验。
劣币着实不少。
最著名的就是“双康”,康美药业和康得新。
就在19年4月30日,这两家公司同日公告爆雷。
康美药业在4月30日公告了一份《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公开承认由于公司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造成货币资金多记达299亿。
而康得新发布了《关于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告非标审计意见的专项说明》,其中负责公司审计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表示,对康得新公司122.1亿元的银行存款余额,无法判断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披露的恰当性。
在5月17日,证监会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18年底证监会日常监管发现,康美药业财务报告真实性存疑,涉嫌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当即对公司立案调查。
现已初步查明,康美药业披露的2016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涉嫌违反《证券法》第63条等相关规定。
一是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二是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三是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
而在7月5日,康得新公告称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康得新涉嫌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业务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并通过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产品运输费用等方式虚增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通过上述方式共虚增利润总额达119.2亿元。
康得新所涉及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涉案金额巨大、手段极其恶劣、违法情节特别严重,证监会拟对康得新及主要责任人员在证券法规定的范围内顶格处罚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而且不止是“双康”,今年以来新城控股、博信股份、ST天宝、*ST鹏起等,分别公告了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被刑事拘留或者是被采取强制措施,其背后的原因都涉及到了违法行为。
劣币驱逐良币。
而大部分涉嫌违法的企业都有类似的特点,就是融资规模巨大。
康得新上市以后的股权类融资高达100亿,债券融资也有120亿,目前市值只有125亿。
康美药业上市以后的股权类融资达到163亿,债券类融资更是高达516.5亿,目前市值只剩180亿。
而“双康”当年都是著名的白马股,在顶峰时的市值均超过1000亿,目前均已经跌去80%以上。
*ST鹏起上市以来累计股票融资42.6亿,目前市值只有36.5亿。
*ST中科上市以来累计股票融资9.6亿,目前市值12亿。
相比之下,A股中的股价之王贵州茅台,其上市以来的累计股票融资仅为22.4亿元,而目前市值高达1.2万亿,而港股中市值最大的腾讯控股,上市以来的累计股票融资为15.7亿人民币,而目前市值高达3万亿人民币。
如果放任这些劣质企业持续上市,而这些企业又在源源不断的融资,就使得宝贵的金融资源被被浪费,社会财富被蒸发,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
四、关键在于退市机制
美股的成功在于大量退市。
如何区分优质和劣质企业?在上市时其实根本无法区分。
因而即便是在股市最为成功的美国,也难以避免会出现财务欺诈事件。
比如说2001年时著名的安然欺诈事件,其在2000年时名列世界500强中的第16位,但在2001年承认做假账,从1997年到2001年间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并且未将巨额债务入账,随后在2001年末安然公司的股价跌至1美元以下,市值由巅峰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以下,而在2002年初,纽交所称由于安然公司股价连续30天低于1美元,因而将安然股票从交易所除名。
美国股市最大的优点,其实是在于其严格的退市制度。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97年时美国上市公司的总数为8851家,而到了2018年下降至4397家,过去21年的上市公司总数减少了一半左右,平均每年减少212家,而考虑到美国每年IPO上市的公司数量约在100多家,这意味着过去21年美国每年退市的公司数量超过300家,折算成年均退市率高达5%以上。
Wind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8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上市股票数量保持在2500家左右,而平均每年退市160家,退市率超过6%。
而A股市场自成立29年来,目前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总数为3648家,而退市股票仅为122家,平均每年退市的公司数量仅为4家左右,过去10年A股的年均退市率只有0.2%。
严格规则退市,鼓励自愿退市。
在美股,退市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自愿退市,另一类是规则退市。
根据美国Macey等在2008年的研究《Down and Out in the Stock Market: The Lawand Economics of the Delisting Process》,从1998年到2004年的7年间,纽约证交所自愿退市多达1032家,平均每年自愿退市100多家,而规则退市只有349家,平均每年被迫退市50家。
而在NASDAQ七年退市的4133家公司中,自愿退市与规则退市大体各占一半。
而在规则退市当中,因为“1美元退市标准”所导致的被动退市占据一半的比例。
这其实是将退市的决定权交给投资者用脚投票,用市场化的力量来决定退市。
中国的退市规则几经改进,在2012年时就引入了1元退市规则,也就是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就会触发退市,但是当年的闽灿坤B用六合一缩股,成功地摆脱了退市的命运,这使得这一退市规则过去形同虚设。
退市规则全面从严。
而在2018年,我国发布了最新版的退市规则,细化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实施标准和程序,同时切实提高了退市效率。
而在2018年,出现了因为股价低于1元而退市的第一股中弘股份。
今年以来已经有7只股票退市,而且*st长生等多家公司都发布公告,称其受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如果因此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并且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被认定构成重大违法行为,或者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公司将因触及欺诈发行或者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形,公司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因而今年的退市率有望创出十年新高。
而在科创板方面,则将实施最为严格的退市制度,设立了重大违法指标、交易类指标、财务类指标和规范类指标等四大退市指标,尤其是增设了市值指标,也就是连续20个股票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将终止退市,而且取消了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制度,此外因为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将永久性退出市场。
五、优胜劣汰才有希望。
处罚给力、才能保护到位。
我国一直都有退市制度,但为何还是有人铤而走险,财务造假的数额触目惊心,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违法成本太低。
以康得新为例,尽管财务造假上百亿,但是其实际控制人钟某仅被处以90万罚款和终身禁入措施。
原因是,按照现有的证券法193条,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因此90万罚款已经是现有证券法下能给出的顶格处罚。
但是考虑到康得新过去的累计股票债券融资达到220亿,股票市值从峰值下跌的损失近千亿,而且其大部分股票都是由公众持有,因此康得新给投资者造成了数百亿的损失,这和区区几十万的罚款相比相差太远。
而在美国2001年的安然财务造假被曝光之后,安然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款5亿美元,其时任CEO被判刑24年并罚款4500万美元,财务欺诈策划者被罚款2380万美元,公司创始人被罚款1200万美元。
其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被判处司法公正罪后宣告破产,从此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变成四大。
而三大投行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因为涉嫌欺诈,向安然公司的破产受害者分别支付了20亿,22亿和6900万美元的赔偿罚款。
安然公司的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得了71.4亿美元的和解赔偿金。
因此,要想真正减少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应该严惩违法者,同时加大对投资者的赔偿等保护制度,而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今年我国正在修订《证券法》,根据新浪财经援引证券时报,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证券法修订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投资者保护需加强;二是要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加大处罚力度;三是在发行、交易等证券市场运作机制改革方面进行完善,为未来注册制全面实行提供法律保障。
根据新浪财经援引证券时报,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副局长黄明近期表示,赔偿救济制度是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
为此,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积极开展支持诉讼。
二是积极推动先行赔付。
三是创新实践示范判决。
四是研究建立责令购回制度。
五是推动建立证券集体诉讼制度。
优胜劣汰就有希望。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在A股市场大家担心股票供给增加?原因是担心劣质供给,如果上市公司中有了太多的康美、康得新之类,就会极大损害上市公司整体的投资价值。
而如果这些公司迟迟不能退市,那么市场可能会出现逆向选择,炒作垃圾资产。
在通达信软件系统中,有一个著名的ST板块指数,类似于就是垃圾股指数,其在08年的最低值只有294点,而在2015年最高达到2809点,金融危机以后的底部最高涨幅超过8倍,远超上证指数,垃圾股的暴涨其实就意味着市场在投机,而优质的资产被抛弃。
但自从2015年以来,ST板块指数已经跌去了70%。
而在19年以来,在大盘指数整体上涨近20%的背景下,ST板块指数下跌了10%,这说明对垃圾股的炒作正在持续退潮,这是可喜的变化。
过去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各种刚性兑付,债券不违约,而股票也极少退市,这看似在保护投资者,其实是在鼓励投机和违规,导致了资源错配,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而在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金额突破了1000亿人民币,今年的包商银行托管事件意味着银行领域的刚兑也被打破,而在退市新规下股市的退市力度也明显加大,这就有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因此,一方面,科创板的注册制引入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严格退市制度出清劣质供给,那么中国资本市场就有望迎来新生,形成资本市场把资金提供给优秀企业、而优秀企业则为投资者创造财富的良性循环。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