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联合航空是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成立于1984年9月21日。
作为东航集团的核心成员品牌,中国联合航空承载着集团的战略发展任务,并且在东航的多品牌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航,是中央直接管辖的国有独资公司,也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三大国有大型骨干航空企业之一。
东航在1997年2月4日、5日及11月5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民航第一家三地上市的航空公司。
东航集团在2014年7月根据其发展战略,决定将中国联合航空作为差异化低成本运营的品牌,依托南苑和佛山两个机场的优势,实施与主品牌不同的运营策略。
按照规划,待北京第二机场建成后,中国联合航空将搬迁至新机场,届时机队规模预计将达到80余架。
中国联合航空的转型和发展战略体现了东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积极适应全球航空业变革,推动资源配置市场化,加快构建现代航空服务集成商和世界一流航空企业的步伐。
通过整合“传统的全服务经营模式”和“低成本经营模式”,东航成为了中央企业中首家实行“混合经营制”的大型航空运输集团,标志着其战略转型的进一步深化。
东航集团主要从事国内外航空客货邮运输、通用航空服务以及相关延伸业务。
旗下拥有多家分子公司,包括山东、安徽、江西、山西、甘肃、西北、云南、四川、浙江、北京等,并控股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等,参股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拥有东方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
在航空运输主营业务方面,东航实施“中枢网络运营”战略,以上海为中心,依托长三角地区,连接全球市场,打造客货并重的航空网络。
航线网络不仅覆盖国内各地,还伸展至国际各大城市,形成了贯通东西部,连接亚洲、欧洲、澳洲和美洲的航线体系。
东航不断构建和完善支柱性业务体系,如飞行安全技术、空中和地面服务、机务维修、市场营销、运行控制等,以达到世界水平。
东航机队主要由空中客车A320、空中客车A330、空中客车A340、波音737、ERJ-145等机型组成,截至2014年,拥有各型飞机350多架,通达全球187个国家、1000个目的地的航空网络。
这一庞大而广泛的网络展示了东航作为全球航空运输重要参与者的实力和影响力。
集装箱航运企业「中联航运」递表港交所,2021年爆赚21.6亿
中联航运在2022年8月4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准备在主板上市,公司是领先的集装箱航运企业,2021年收入64亿人民币,净利润21.6亿人民币。
2022年前三个月收入27.3亿,净利润7.05亿,毛利7.89亿。
中联航运是中国领先的集装箱航运企业,拥有近洋及远洋航线,年复合增长率为299.51%;毛利年复合增长率为524.45%;净利率年复合增长率为928.06%。
毛利率从15.09%增长到28.88%,净利率从5.10%增长到25.81%。
公司增长势头强劲,行业地位提升迅速。
海运行业在全球贸易中不可或缺,远洋船舶运输大量商品最有效且成本最低。
2020年,疫情对油轮贸易影响最大,下降7.7%,对干散货贸易影响较小,仅下降1.5%。
集装箱贸易在2020年下降1.1%,但占总贸易量的约60%。
集装箱贸易增长与经济产量、消费增长和全球贸易模式变化紧密相关。
随着外包的增多和全球集装箱化,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平均达到全球GDP增速的约3.6倍。
2022年至2026年,预计将以GDP增长的平均1.0倍增长。
中联航运在全球百强集装箱航运公司中排名提升最快,2020年10月从第95名提升到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的第23名。
公司提供数字化赋能的航运产品,优化物流服务,为全球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与同行业公司中远海控、东方海外国际相比,中联航运在收入、毛利、利润、毛利率、净利率等方面表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
中联航运管理层包括陈洪辉先生、杨柳先生、张依均女士、陈长征先生、陈颂华先生。
陈洪辉先生担任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拥有超过30年的集装箱运输业务经验。
杨柳先生、张依均女士、陈长征先生和陈颂华先生均担任非执行董事,负责参与公司决策并提供专业意见。
公司主要股东包括港宁有限合伙、港硕有限合伙和中联有限合伙,合计持有已发行股本总数的80%,泰而信船务为其普通合伙人。
泰而信船务由陈女士和其母亲袁凤凤女士分别拥有80%和20%权益,陈女士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中介团队由9家机构组成,包括2家保荐人(中金和花旗)、2家公司律师,历史数据表现良好。
保荐人近期的保荐破发率分别为中金的45.38%和花旗的41.82%。
公司整体法律风险和负面舆情较小,近期港股IPO市场情况显示,上市新股发行总市值、PE水平、申购人数、超购倍数和基石比例都显示出一定的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