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保尔森的人物简历 (亨利·保尔森全部电影)

公司代码 2025-03-14 12:26:04 浏览
亨利·保尔森的人物简历

1946年3月28日 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棕榈海滩(Palm Beach,Fla.),在伊利诺伊州巴灵顿的一家农场长大,信仰基督教科学派。

1968年 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获得英语学士学位。

1970年 从哈佛大学(Harvard Univ.)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1970-1972年 供职于五角大楼,担任美国国防部助理国防部长的助手。

1972-1973年 尼克松在位期间,任白宫总统办公室助理。

1974年 开始进入高盛公司的芝加哥分部工作

1982年 成为高盛公司的合伙人。

1990年 出任高盛公司投资银行部的联合主管。

1994年 晋升为高盛公司总裁兼营运总监,并首次被提名为首席执行官。

1998年 成为高盛公司高级合伙人之一。

1999年 高盛上市,鲍尔森成为美国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2006年7月 就任美国第74任财政部长

高盛为什么要上市而华为不上市

1.高盛为何上市?1999年5月,高盛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一般来讲,公司上市之后,会有数倍的市盈率,这时候原来股东所有的股份价值就会翻倍,所以人们都喜欢上市。

而作为投资者,更是不亦乐乎。

高盛当然也不例外。

而且,他还想方设法提高公司上市后的股价,这样对自己来说好处多多,最直观的一点就是股份变现,成为大笔真金白银。

高盛公开发行的正式原因之一是“使资本结构与公司使命相契合”。

但不可否认,许多合伙人,尤其年轻人,与其说是关心高盛的未来,不如说更关心自己资本帐户上储蓄的惊人数目。

资本的问题依然存在。

实际上,高盛的股本基础比摩根士丹利及美林都小(1998年中期为66亿,摩根士丹利为138亿,美林为117亿)。

但目前的行政总裁柯赛和前行政总裁怀特德都说较少的资本只会使公司能更好地决策,竞争对手也认为高盛并没有由于资本缺乏而受到限制。

DLJ证券公司的行政总裁莱比说:“我希望能找到由于资本不足而使高盛不利的业务。

” A)实际上,问题不在于高盛资本的数额,而在于资本结构和资本的稳定性。

当合伙人变为有限合伙人,他们可以抽回资本;若大批的合伙人变为有限合伙人,可撤回大量资本。

这就是为什么1994年是公司十分可怕的恶梦的原因。

当时债券市场的波动损毁了高盛的盈利,合伙人纷纷逃之夭夭。

(而公开发行的主要倡导者柯赛,于1994年成为行政总裁,并不是巧合)。

目前对于这方面的限制更为严厉:当合伙人变为有限合伙人时,他们仅仅能撤走一部分资本,其余的可在至少5年后撤回。

但资本还是可以逃离。

B) 另一问题是高盛资本的成本。

有两家外部机构,日本的住友银行和夏威夷的毕舍普地产公司,在高盛投资了相当大的数目----1998年中期为 15亿美元,占总资本的23%。

由于高盛税前利润的一大部分为这些外部股东占有,因此很难从留存收益中扩大资本,尤其是当股市不好时。

以帐面值几倍的价格公开发行筹集的股本本应使高盛能以更低成本建立股本基础。

” 2.华为为何不上市?华为在创办的初期,作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同时为了吸引人才,任总大量稀释了自己的股份,这就是华为的全员持股。

既是员工又是股东,所以华为能万众一心,蓬勃向上,企业的执行力特别强。

如果华为上市,就会有成千上万个千万或亿万富翁,绑上黄金的雄鹰还能在天空翱翔吗?曾经有一个海外的著名行业分析师和我讨论北电为什么衰落得这么快?他说:一大堆亿万美金的富翁讨论?司的生死存亡,他们哪有紧迫感。

所以北电错过多次转型的机会。

另外,任总的股份可能很低,如果上市,就可能失去控制权,华为还离不开任总。

B)商业模式创新..在华为和中兴崛起之前,电信业是技术驱动的产业,企业投入巨资研发新产品,然后定高价,赚取高额利润,回收研发成本,再投入开发新产品;当产品量产、跟随者大量进入后,开始降价,产品生命周期快速进入末期,开始向市场推广新产品,赚取高额利润,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比喻这种商业模式为王小二卖豆腐。

王小二开了一家豆腐店,卖两块钱一斤,有人看见有利可图,开了第二家豆腐店,王小二开始降价到一块五,三家、四家……豆腐店越开越多,价格降到8毛,王小二豆腐店倒闭。

C)IT泡沫以后,华为敏锐地发现,电信业已由技术驱动转变为客户需求驱动,因为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了目前的客户需求,新技术越来越难以被市场证明。

D)华为将自己定位为量产型公司而非技术创新型公司。

华为进行了商业模式创新,新产品投入市场即以两三年后量产的模型来定价,一开始就是亏损,这样,西方竞争对手由于在成本上的劣势,往往要丢市场份额,同时,不可能有小公司再度崛起。

E)最近中国电信CDMA投标,华为跳水价,业界惊愕。

其实在1998年的接入网,UT卖1800元每线,华为率先推出600元每线,UT消失了,华为占领了70%的接入网市场份额。

ADSL华为也是同样的招数,华为宽带市场全球份额第二。

华为亏了吗,事实证明,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华为大赚了。

F)如果华为是上市公司,就要对每季度的业绩负责,就不能站在一个产品5年或者更长时间能不能盈利来定价,从而去占领市场。

如果以西方公司的游戏规则去运作,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华为。

华为拓展国际市场也是如此,巴西市场从1998年开始拓展,连续8年亏损,2008年收入将超过1亿美金。

如果华为是上市公司,可能在第三年就砍掉了巴西分公司,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国际市场的业绩。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