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英雄的故事 (中国抗日英雄人物事迹)

抖音网红 2025-03-15 09:42:18 浏览
抗日英雄的故事

1、叶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1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

1938年,叶挺亲率部粉碎了日军对皖南的“扫荡”,得到了蒋介石的致电嘉奖。

他坚持华中敌后抗战,但在抗日大局以及周恩来的劝导下最终返回新四军军部。

2、朱德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率领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协同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取得平型关等战斗的胜利,尔后指挥八路军各部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了许多抗日根据地。

3、狼牙山五壮士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4、杨靖宇

杨靖宇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

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5、赵一曼

1933年赵一曼参加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

为掩护身份,1934年春,赵一曼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铁北区区委书记,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

后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率部活动于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军歌的知识青年从军歌歌词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①,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②!男儿应是重危行③,岂让儒冠误此生④?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⑤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⑥,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⑦。

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气吹太白入昴月⑧,力挽长矢射天狼⑨。

采石一载复金陵⑩,冀鲁吉黑次第平,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⑴!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

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⑵! ① 终军,姓终名军,字子云,汉武帝时人。

汉书有传言: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 下。

”然终为南越所害,亡时年仅二十余,时人称为“终童”。

终军是济南人,现在济南有终军广场。

南越国都番禺(今广州市),为南越郡龙川令赵佗所建,佗亦汉人,籍在河北。

②班超,姓班名超,字仲升。

父班彪,兄班固,姊班昭,人称曹大家(gū)者,皆汉之史家。

超为抄书小吏时,曾望立功异域以取侯封,故投笔叹息:安能久事笔墨乎?明帝永平十六年,仅率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安五十余城,凡经略西域三十余年,封爵定远侯。

轻骑催战云,指班超和郭恂率领三十六名部下出使西域,恩威并施,以强力的手段,多次协助西域各国抵抗匈奴以及亲匈奴国家的入侵,使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王朝。

有名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③ 语出《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危,高峻也。

孔子原意当为表现君子精神的言行,所处为开明盛世,可尽情表现,但帮无道时,说 话要小心,但却不能做君子不该做的事,也就是说无论何时行事一定要端。

歌出之时,逢国家急难,意欲鼓励青年表现出古之士的高尚精神。

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第一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诸如“百无一用是书生”等不过读书人之牢骚,此处引用当为激将。

⑤羽檄,鸡毛信也,常指通报战事的急信。

鲍照诗《代出蓟北门行》的第一句“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最后一句“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不知道作者是否有此联想。

⑥仿《木兰辞》“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句(整篇诗作的叙述亦仿《木兰辞》),仍用班超投笔从戎典。

⑦“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正是知识青年从军时的号召。

1944年10月21日,蒋介石在知识青年从军大会上,发出了令青年热血沸腾的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一时间在很多地方形成知识青年从军热潮。

⑧ 古人划天上星象为二十八宿(xiù)观测日月五星(太阳、月亮和水、金、火、木、土等五颗“行星”)的运行。

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即二十八宿坐标法。

昂月,即高高在上的月亮。

太白,金星也,偶会穿过昴宿,也会与月亮靠近。

虽然天象演变,但活用气冲斗牛或气冲牛斗的比喻,太白星竟是咱们吹进 了昴宿和月亮,豪迈之情昂扬!多数引用此歌者皆曰:气吹太白入昂月,大约昴、昂二字太像,也怪不得别个,豕亥误人,以讹传讹。

⑨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最后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星主侵掠,射天狼当指平定外患。

⑩ 应指宋金采石矶大战。

绍兴末年,南宋军队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在采石矶大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渡江南侵灭亡宋廷。

“复金陵”指收复故都,此处实指凭此役迅 速收复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果然在1944年10月2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办法》等法规后,不到一年抗日战争胜利。

⑴推想军舰和飞机向东北方向的日本推进的景象,憧憬中国的反攻。

不过此幕只有“攻克柏林”上演了欧洲版,国民政府也好、共产党也好均未上演这出解恨之快剧,只在自己的土地上表演了受降。

⑵此段更是想象与豪情并生,顾不得用典,不过其中高昂之汉民族之精神溢于言表,与反清复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当属一脉,与今日和气、和谐、和平、共和之类的低调全然不同。

本歌的创作背景是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1943年3月,国民政府立法院公布新的《兵役法》,扩大了征兵范围,缩小了缓役者范围;鼓励青年学生参军,规定学生服役期间保留学籍,使得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消除了学籍的顾虑。

1943年11月23日,四川省三台国立东北大学以赵惠中为首的28 名师生和各中学学生百余人向该县政府请求参加远征军杀敌。

1943年11月15日,四川省军管区中将参谋长徐思平出席东北大学“总理纪念周”,发表演讲,谈到在驻印军方面要求知识分子参加的理由,称此乃“加强远征军,打通滇缅路”之需要。

当场就有15名男生,4名女生申请参军。

徐思平上书蒋介石,建议将青年从军运动推广至整个国统区。

1943年12月,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役署颁布《学生志愿服役办法》,规定:“凡中等学校以上学生志愿服役,应由学生以年满18岁以上为限 ”。

1944年9月,蒋介石号召“十万知识青年从军”,颁布了对知识青年从军的许多特殊优待条例,如对在职人员停职留薪;学生保留学籍;家庭受抗日军人家属优待等。

政府在社会上大造声势,报纸、标语加大宣传。

蒋介石1944年10月12日说:“第一,要使一般社会公民改变其过去对于兵役的心理,从而踊跃应征,来充实作战的实力。

第二,要使社会民众改变对于中国国民党的态度,认识中国国民党牺牲的精神,因之接受国民党的领导,共同来完成革命的使命,这两层用意后者尤重于前者。

1944年10月21日,蒋介石在知识青年从军大会上,发出了令青年热血沸腾的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一时间在很多地方形成知识青年从军热潮。

此后,青年远征军陆续开赴前线,至1946年秋复员。

据曾任知识青年从军、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副监的黄维在《关于青年军的回忆》一文,在从1944年9月动员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陆续征集入伍的知识青年近十万。

青年远征军入伍训练期间为 3 个月,训练科目由兵器到战术,学科、术科及思想并重。

青年远征军亦分炮兵、步兵、工兵等。

入营后,当以学历、体格、志愿等项为标准而编组训练。

经过短期训练后,各师正式纳入正规军编制。

青年军 9 个师分别归属于中国远征军第 6 军、第9 军、第 31 军,另外有相当一部分调入新 1 军、新 6 军、第 5 军、辎重汽车第 14 团、第 15 团、宪兵教导第 3、4、5 团、伞兵总队、译员训练班、无线电训练班及派赴美国受训的海空军等单位,共计1.877 万人。

其中,第 201 师赴印受训者为 500 余人;第 203 师赴印受训者为 250 余人,充译员为48 人,保送航校受训者为 4 人;第 204 师赴印受训者为 1074 人,第 207 师赴印受训者为数百人。

拨给印缅远征军的青年军总数在 1 万余人,在印度受训结业后很快派到印缅前线担任交通运输、坦克车兵等技术兵种工作。

青年军先后参加了缅北大反攻、如密支那、八莫、南坎、腊戌诸战役,对打通中印公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历史上的《知识青年从军歌》的词曲作者均不详,歌曲最早出自中国驻印军新一军,歌词源自一名中国士兵在印度蓝姆伽基地训练师所作的诗,时任新一军副军长的国军名将孙立人曾对这首歌曲颇为赞赏。

当前网上流传《知识青年从军歌》只有前面第一节是真的,在当时的文献中出现过,后面当是后人伪作,因为前后两部分无论是文风还是水平,都差距太大了。

前面一节,语言古雅,用典精当,风格雄健。

后面部分,遣词粗糙,用典几乎是照抄一些著名诗句,文中还多有不押韵的地方。

如第一段中所用韵脚为均中东辙,而续文中11个韵脚,分别用了6个韵部的字,这对于熟悉诗词写作的人来说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反倒比较接近现在对韵律缺乏了解的网络诗人。

特别是还有像“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这样的词,“赤色”在当时是比较忌讳的,应该不是当时的国军将士写出来的。

《知识青年从军歌》的最大亮点,在于其辞藻华丽、典故丰富的歌词内容,几乎每句歌词都有诗词典故,读起来琅琅上口。

该歌曲歌词极富感染力,广泛应用历史典故,极富中国特色,使一名矢志精忠,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使听者顿觉血脉贲张,既唤起听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又激起了听众建功军中,光耀门楣的渴望,但是,歌曲由于主要针对知识青年,字里行间无可避免的流露出知识青年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未免有些脱离实际,但是,瑕不掩瑜,这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抗战歌曲。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