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的业绩持续改善。
石化板块延伸产业链,经济附加值高,对公司业绩贡献有望持续。
同时精细化工和新材料板块稳中有进,卓越的成本管控能力为业绩快速增长保驾护航。
华安证券(9.91-1.78%,诊股)预计17-19EPS分别为3.72、4.23、4.67,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9.18倍、8.07倍、7.30倍,给予“增持”评级。
氯碱化工(12.33+0.82%,诊股):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赢,打造循环经济。
公司在上海化学工业园与巴斯夫、拜耳、美国亨斯迈、科思创等国际化工巨头合作,为园区MDI/TDI/PC等装置提供原料氯和烧碱,并利用乙烯原料,二次用氯,消化副产的氯化氢,生产二氯乙烷,并且原料氯和烧碱等都是通过管道隔墙式供应,即保证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又省去物流成本。
MDI是由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及其配合助剂合成的聚氨酯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繁多的品种、广阔的用途,在众多的合成材料中独树一帜,成为当今发展速度最快的材料之一。
作为合成聚氨酯材料的主要原料一异氰酸酯,于20世纪30年代末,由德国化学家及其同事首次开发出二异氰酸酯的合成方法及加工工艺。
中国股市:万华化学和科思创的投资价值分析(深度)
科思创Covestro,一家高科技高分子化学材料股份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同年10月在德国XETRA股票交易市场上市。
业务主要集中在聚氨酯材料、聚碳酸酯材料及涂料、粘合剂和特殊材料。
公司强调创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核心文化,CEO Markus Steilemann自2018年4月起负责战略、人事和沟通交流,拥有化学博士背景。
在聚氨酯“寡头垄断”行业中,万华化学与科思创等企业竞争,本文将基于2019年及之前的年报,对比两家公司的各个方面,以全球视野评估万华的运营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1. 总营业收入对比:科思创的营业收入在不同年份中,聚氨酯材料占比在50%-55%之间波动。
2017年增长显著,2019年价格下降导致占比降低。
EBIT方面,2019年聚氨酯EBIT占比大幅下降,对利润影响显著。
图1.1-1展示了各业务的销售额情况,图1.1-2为EBIT的历年情况,图1.1-3展示了换算成人民币后的营业额。
2. 万华化学的营业收入组成:聚氨酯材料占比从2015年的84.76%降至2019年的46.82%,其他业务发展迅速。
图1.2-1显示了万华化学营业收入的组成。
3. 科思创与万华化学营业收入对比:2015年,科思创的销售收入约为800亿元人民币,万华化学则为195亿元,约为四分之一。
4年后,万华化学的销售额已超过科思创的一半。
2019年,万华化学的总营业额为971亿元人民币,占科思创的70.13%。
图1.3-1展示了总营业总收入对比,图1.3-2为营业总收入增长率对比。
4. 毛利率比较:万华化学的毛利率一直高于科思创,但科思创的毛利率逐年提升,接近于万华化学。
2019年,万华化学的毛利率高出科思创近6个百分点。
图2-1展示了毛利率的比较。
5. 四项费用占比比较: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方面,万华化学的优势明显,差距在6个百分点以上,2019年超过7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方面,科思创保持优势。
研发费用上,万华化学的投入比例较高,总体费用接近科思创。
图3-1至图3-5分别展示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研发费用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
6. 利润和所得税税率比较:科思创的所得税税率高于万华化学,2019年相差13.21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润率方面,两者差距超过11个百分点。
图4-1至图4-4展示了税前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和销售净利润率的比较。
7. 总资产周转率比较:科思创的总资产周转率一直高于万华化学,维持在1.10及以上。
图5-1展示了总资产周转率的比较。
8. ROE比较:两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18年接近,万华化学略高,2019年差距拉大,万华化学的ROE约为36.65%,而科思创约为34.06%。
图6-1展示了ROE净资产(包括少数股东,总的净资产)收益率的比较。
9. 净资产和资产负债率比较:2019年,万华化学的净资产达到439亿元,总资产为969亿元,超过科思创的净资产和总资产。
科思创2019年负债率提高,主要源于租赁负债和养老金负债的增加。
图7-1至图7-3展示了净资产、总资产和资产负债率的比较。
通过近5年的财务报表对比分析,万华化学的发展速度快于科思创,两者差距在逐渐缩小。
万华化学在毛利率、四项费用占比、利润和所得税税率、总资产周转率、ROE及净资产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在整体行业景气度较低的年份,万华化学的净利润下降幅度远小于科思创,展现出其突出的成本费用优势。
万华化学通过内生性成长和并购投资,优化全球布局,提高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