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肯吃苦、不怕累 李嘉诚十四岁开始自力更生,初始在茶楼下班后他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李嘉诚仍然坚持自修至深夜才睡,从不懈怠,每天足有15个小时的工作量。这样大强度的工作经历是大多数人都无法胜任的,何况当时李嘉诚只是一名十几岁的少年,只有肯吃苦,不怕累,才能在相同或落后的起始条件下超越别人,磨练自己;
在进行塑胶推销时,李嘉诚每天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
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开始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 这种不怕吃苦的行动力正是他超越其他推销人员最基本的条件。
没有肯下苦工的精神,只是投机取巧,只能做到小有成绩,却无法切实的将自己的成果做大。
量变最终会带来质变,如果能做到不计辛苦的进行锻炼与工作,就算自己的业务水平不及对手,也不会与对手相差太远,从而为自己日后的超越创造了机会;
2、懂得做人 品德高尚是成功之本。
会做人,别人喜欢你,愿意和你合作,才容易成事。
习惯于能真诚地欣赏他人的优点,对人诚实、正直、公正、和善和宽容,对其他人的生活、工作表示深切的关心与兴趣。
在向旅馆老板推销铁桶时,李嘉诚选择先与老板儿子交朋友,一起看赛马,这可以说李嘉诚头脑机灵,更可以说他善于把握人际关系,将自己的人际能力运用到自己的推销工作中,是成功的推销人员提高自己业务量的一大利器;
李嘉诚做推销,愈做愈老练,他深谙一个推销员,在推销产品之同时,也在推销自己,并且更应注重推销自己。
李嘉诚有意识地去结交朋友,先不谈生意,而是建立友谊,友谊长在,生意自然不成问题。
无论在营销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人脉的程度往往能直接决定事情处理的最终结果,通过建立有效的人脉,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推销人员的业务量与业务水准,并且人脉关系往往会通过生意上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从而使自己的业务在人际优势的帮助下愈发顺利;
3、 善于动脑、善于思考分析 李嘉诚在推销铁桶时,自己创造产品优势,准确的发现了利用直销的有利条件,巧妙的将自身产品与竞争产品的优势劣势对客户进行分析,从而使客户在对双方产品都完全透明的情况下做出理智的选择;
在分析对比了塑胶产品与五金产品的特性后,准确的得出了五金产品的短板,得出调整产品门类,尽量避免与塑胶制品冲突的结论,挽救了原厂。
李嘉诚推销新塑胶洒水器时亲自示范,让产品自身说话,进行巧妙的推销。
想要真正做到出类拔萃,只是埋头苦干而不动脑思考是不行的,要善于分析,明白自身的优劣势,善于分析,更多的发现潜在的关键因素,才能在推销过程与选择方向时不走弯路;
4、把握机会 小小的机会往往是伟大事业的开始,当你做好迎接机会的准备而机会没有来,总比有一个机会而你却没有做好准备要好。
每个人都被机会包围着,但是机会只是在它们被看见时才存在,而且机会只有在被寻找时才会被发现,关键在于你如何去认识机会,抓住机会,利用机会。
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把握机会的意识与能力是成功与否的关键钥匙,李嘉诚的推销与创业过程中可谓充满了机会,如中南钟表公司在经济恢复后的快速发展、五金厂老板的指导与栽培、塑胶公司的兴起等,李嘉诚的成功正是建立在对这些机会的成功把握上的;
5、善于决策 一个成功的推销人员的价值在于做正确的事情,同时帮助各阶层的人员把事情做正确。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选择方案与前进方向总是不止一个,决策就是要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然后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李嘉诚的几次成功跳槽,果断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路线,正是他善于决策的结果。
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何时进行正式转变,这些都是推销人员在成长之路上所经历的最重要的路口,在这种需要决策的时候优柔寡断,只会拖慢自己的发展进度,善于决策的能力可以使推销人员最快速的成熟。
李嘉诚:做老板易 做领袖难
李嘉诚是香港首富,也是中国最成功的老板。
我没有上学的机会,一辈子都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识和学问,管理有没有艺术可言?我有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你是老板还是领袖?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的地位,这可以是上天的缘份或凭仗你的努力和专业知识。
但做领袖较为 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
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知己知彼 当年,我事业刚起步的时候,我赤手空拳,没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优越的条件,其中包括资金、人脉、市场等等。
很多人常常有一个误解,以为我的公司快速扩展与垄断市场有关,其实跟一般小公司一样,都是在不断竞争中成长。
当我进入不同行业时,市场内已经存在比我更强的竞争对手,并且由它们担 当主角。
很多关于我的报道,都说我懂得抓住时机,我认为,抓住时机首先要掌握准确的最新资讯,而能否掌握时机,就看你能否在适当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
时机 的背后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知己知彼。
作任何决定之前,要先弄清自己的条件,然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选择。
我们要和对手相比,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尤其,我们更要看到对手的长处。
人们经常花很 多时间去发掘对手的缺点,其实看对手的长处更为重要。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原来在英国投资了单向移动电话业务,面对新技术的冲击,我们觉得这个业务前途不大,所以决定结束。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考虑另一项刚刚在英国开始的双向移动电话业务,现在称之为 2G.因此,原来的业务就必须卖出,但卖出的机会绝少。
在做最终决策时,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15分钟冥想。
我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我要非常小心再次审视这个行业和Orange这个项目,虽然早已计划好,但我 要再看Orange项目的前途会怎样;第二,我要考虑和黄的财力、人力、物力,是否可以支撑这个项目发展。
当我给出这两个问题肯定的答案之后,我马上跟同事开会,发现大家的意见都跟我一致。
于是,我们决定全力发展Orange项目,而且比对手做得更快更全面。
Orange就在这种环境下诞生,并全速发展。
把握时机最重要的是做到知己知彼。
其实,时机背后的几个重要因素,还包括“磨砺眼光、设定坐标、毅力坚定”。
磨砺眼光 知识最大的作用是可以磨砺眼光,增加判断力,有人喜欢凭直觉行事,但直觉并不是科学的方向仪。
时代不断进步,我们不但要紧跟转变,还要有国际视野,掌握和 判断最快最准的最新资讯,靠创造比对手先走几步。
不愿意改变的人只能等待运气,懂得掌握时机的人更能创造机会。
幸运只会降临在那些有世界观、胆大心细、敢 于接受挑战,但又能够谨慎行事的人身上。
1999年,我决定把Orange出售,基于我看到当时欧洲市场的移动通讯发生的一个大转变。
话音服务增长速度虽快,但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边际利润减低。
数 据传送服务的增长速度,比语音业务要高。
所以,我选择在现有通讯技术价值最高的时候,把Orange卖出去,再把钱投入到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新科技领域上, 例如3G. 我们身处一个多元的年代,面临四面八方的挑战。
以和黄为例,集团业务遍布42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架构及企 业文化必须兼顾全球来自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与顾虑。
我在1979年收购和黄的时候,首先思考的是如何结合中国人流畅的哲学思维和西方管理科学,找出一个适合公司发展与管理的坐标,然后建立一个灵活的架构, 建立诚信和宽容为核心的企业精神,以确保今日的扩展不会变成明天的包袱。
因为,那时和黄主要管理层都是外国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留用了。
灵活的架构让不同业务的管理层,有自我发展的生命力,互相竞争,大家攀比着怎样做得更好, 个人由此寻找到更佳的发展机会,同时带给公司最大利益。
完善的治理守则和清晰的指引,可以确保“创意空间”。
企业越大,单一指令越不可行,不能每一个公司 都执行一个指令,因为有些指令是不通用的。
在长和系集团里,我们有很多子公司,我会给他们定出不同的坐标,让管理层在坐标的范围内灵活发挥。
失 败都有定律 市场的逆转由太多的因素引发,成功没有百分百绝对的方程式,但是失败都有定律,减低一切失败的因素就是成功的基础。
以下四点可以增强承担风险的能力:1. 谨守法律和企业守则;2.严守足够的流动资金;3.维持溢利;4.重视人才的凝聚和培训。
现今世界经济非常严峻,成功没有魔法,也没有点金术,但人文精神永远是创意的源泉。
作为杰出的企业领导,必须具有国际视野才能全景思维,具有长远眼光并能 务实创新,掌握最新最准确的资讯,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然后全力以赴地行动。
并且,在此过程中,建立个人和企业良好信誉。
美国一个工会领袖退休时跟我说过一句话,“企业最大的失败是企业关门。
你关门破产,工人都跟你一样失败。
” 全世界许多企业的失败,都是因为面临的机会太多,而资金与精力不够。
所以重要的是量力而行。
古人说,先学爬,再走路,然后再跑,这是非常有效的。
一个人当 然是不怕失败,失败后可以东山再起。
但当公司有一定规模之后,你就要更小心。
如何控制自己 和记黄埔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投资。
但到今天为止,管理并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原因是有一大批优秀人才。
有的老外为我做事,到今天超过 30年了,我说你多做10年后,再来问我可不可以退休。
我留住他们的办法很简单:作为一个领导,想一想下属最希望的是什么?除了一个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你还要想想他年纪大时怎么样。
公司发展对股东要有交待, 同时也要为同事设身处地考虑。
到目前为止,我是全香港给同事最高薪水花红的一个老板。
为什么对同事这么慷慨?他收入满足后,就知道千万不能贪污。
有人问我,企业做大后靠什么控制它,靠人还是靠制度?我的回答是,一定要靠制度,靠人绝对不成。
最信任的人,也一定要有监察与制衡。
很多人认为赌场是一种娱乐事业,每年能挣很多钱。
商业的存在,除了创造繁荣和就业机会,最大的作用是满足人类的需求。
企业本身虽然要为股东谋利润,但“正直”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也可以视其为经营的一项成 本。
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
正直赚钱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