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首富李嘉诚,被视为香江传奇人物的代表。
就连“李嘉诚”这三个字,成为了时代的象征,成为无数人仰望的对象。
在大家眼里,李嘉诚白手起家,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打拼,终于站在了人生的巅峰……然而,李嘉诚真的是白手起家吗?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李嘉诚创业之初,有人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离开这个人的的帮助,李嘉诚什么都不是。
这个人,就是李嘉诚的舅父庄静庵。
让我们回到91年前,从李嘉诚的幼年时代开始吧。
一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北门街面线巷的一个书香世家。
如今,李嘉诚的祖屋还保存在面线巷,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眼光。
许多人猜测,李嘉诚是不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后代。
当然不是。
根据李嘉诚的族谱记载,李嘉诚一家最初是福建莆田人。
在明末清初之际,为了躲避战乱,李嘉诚的先祖举家搬迁到广东潮州,自此定居下来。
在清朝时期,李嘉诚祖父辈勤奋读书,出了不少人才。
因此,李家在当地算得上是深孚众望的名门望族。
李嘉诚的父亲叫李云经,教过书,经过商。
最终经商失败,回头又拿起了教鞭。
这说明,李云经有经商的意识,却没有经商的能力。
在父亲的教诲下,李嘉诚从小就爱好读书,5岁就进入观海寺小学读书。
在那个时代,学校和庙宇是不分家的。
所以,李嘉诚在和尚们低沉的诵经声中,开始了自己的求学经历。
李嘉诚继承了父亲聪明好学的优点,学习成绩在班上居于前茅。
如果按照这条人生轨迹继续下去,李嘉诚将来会与父亲一样,成为一名“桃李满天下”的教书匠。
然而,一场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李嘉诚的命运。
二这场战争,便是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以七七卢沟桥事变为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8年10月,在武汉会战爆发之际,日军趁粤军余汉谋部主力调出广东之际,分兵进攻潮州等地。
日军飞机出现在潮州上空,对城区进行狂轰滥炸。
城区居民在混乱之中,纷纷逃走。
李云经一家又将逃到哪里去呢?当时,太平洋战争还没有爆发,香港还处于太平盛世,一派欣欣向荣,许多大陆人将香港视为逃难的去处。
李云经妻子叫庄碧琴,她弟弟叫庄静庵,是香港有名的钟表商人。
于是,李云经就把一家大小带到香港来,投靠妻弟庄静庵。
三庄静庵也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没读过什么书,只有小学文化,从一名银号的学徒工做起,历经坎坷,成为一名表带厂的老板,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后来,庄静庵“杀入”钟表工业,成为香港最大的钟表制售商。
在庄静庵的带动下,香港成为全球钟表出口量最大的地区,出口值则仅次于瑞士位居世界第二。
这是后话。
李云经一家投靠庄静庵后,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平心而论,庄静庵毫无瞧不起李嘉诚一家的意思,但是在商言商,他不愿意李云经到自己的公司做事,以免让亲情关系扰乱公司秩序。
因此,李云经不得不跟那些年轻人一样,到外面寻找工作的机会。
经过几次碰壁后,找到了一份小职员工作。
李嘉诚则进入一所中学念初中。
这所学校,与大陆学校不一样,使用英语教学。
最初,李嘉诚坐在教室里听得云里雾里。
但他明白,自己要想在香港立足,就必须学习好英语。
于是,李嘉诚利用一切休息时间来练习英语,终于跨越了这道关口,能够像其他香港人一样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
四这段时间,他们的日子过得清贫而安稳。
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
1941年12月8日,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为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军在东南亚燃起战火,并突然进攻了香港。
驻守香港的英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只象征性地抵抗了一阵,就宣布投降了。
香港被日军占领,进入最黑暗的“日据时代”。
李云经一家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1943年冬天,李云经患病去世,时年45岁。
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部落在15岁的李嘉诚身上。
学业是无法继续下去了。
李嘉诚只有找一份工作,来养活一家大小。
庄静庵仍然没有表示让李嘉诚到他公司上班的想法,李嘉诚只好跟父亲一样,自己去外面找工作。
“日据时代”,百业萧条,找一份工作谈何容易?李嘉诚每天一再碰壁,失望而归。
五这时候,庄静庵主动提出,要李嘉诚到他公司上班。
原来,庄静庵早就有意让李嘉诚进他的公司。
可他担心李嘉诚不知道找工作的艰难,就有意对他进行一番磨练。
令人意外的是,李嘉诚拒绝了舅父。
他要靠自己的本事找一份工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没过多久,李嘉诚终于找到一份茶楼店伙计的工作。
这是李嘉诚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李嘉诚工作了一年后,才辞掉这份工作,进入庄静庵的公司。
李嘉诚在舅父的公司没有做多久,就“跳槽”去了五金厂,做推销员。
后来又去塑胶厂做推销员。
事实证明,这段推销员经历对李嘉诚的一生影响极大,锻炼了他做生意的基本技能。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香港经济迎来了复苏。
李嘉诚审时度势,决定开始创业。
他所选择的行业,就是塑胶花。
创业谈何容易,首先本钱就是一道难关。
李嘉诚工作多年,工资大多数都补贴了家用,没有什么积蓄。
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庄静庵伸出了援手,借了他5万港元。
我们现在来看,5万港元也就是一套比较好一点的西装。
可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一名香港工人的月薪只有两三百元。
5万港元绝对算一笔巨款了。
那么,给塑胶厂取一个什么名字呢?李嘉诚经过一番选择,确定为“长江”。
为什么是长江呢?李嘉诚认为:“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
长江之源头,仅涓涓细流,东流而去,容纳无数支流,形成汪洋之势,日后的长江 塑胶厂,发展势头也会像长江一样,由小到大。
”一锤定音,长江塑胶厂横空出世。
经过几十年的拼搏,长江塑胶厂已经发展成一个跨国集团公司。
截至2015年4月30日,长江集团旗下在香港上市之公司的总市值为亿港元。
长江集团的业务遍及全球53个国家,雇员人数约28万名。
李嘉诚连续21年蝉联香港首富,1999年始连续15年成为华人首富。
李嘉诚的成果,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拼搏。
曾经,有一位记者问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说:“依靠知识。
”有位外商也曾经问过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学习知识,是李嘉诚成功的奥秘。
是的,对于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来说,一定要在最好的年龄,努力学到最好、最多的知识。
道理很简单,李嘉诚不努力的话,就是给他千万家产,也能够迅速败光;我们大家不努力的话,没人会给我们想要的生活。
在世界上,像李嘉诚这样的成功人士还有很多。
他们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这里,我给广大青少年推荐一套书籍《青少年成长励志》。
这套书一共有10本,精选了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奥里森·马登等成功学导师的著作,选择书中最具价值、最具启迪意义的部分,让青少年一次就能够阅读10本经典。
它娓娓道出了成功者的成败辛酸和回应之道,打开了心灵的宽阔视野。
最后,希望您能喜欢。
#pgc-card -card-href #pgc-card -card-href:hover /*pc 样式*/-card -card::after -cover -content -content-title -content-desc -content-price -card-buy -buy-text -icon-buy
李嘉诚:做老板易 做领袖难
李嘉诚是香港首富,也是中国最成功的老板。
我没有上学的机会,一辈子都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识和学问,管理有没有艺术可言?我有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你是老板还是领袖?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的地位,这可以是上天的缘份或凭仗你的努力和专业知识。
但做领袖较为 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
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知己知彼 当年,我事业刚起步的时候,我赤手空拳,没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优越的条件,其中包括资金、人脉、市场等等。
很多人常常有一个误解,以为我的公司快速扩展与垄断市场有关,其实跟一般小公司一样,都是在不断竞争中成长。
当我进入不同行业时,市场内已经存在比我更强的竞争对手,并且由它们担 当主角。
很多关于我的报道,都说我懂得抓住时机,我认为,抓住时机首先要掌握准确的最新资讯,而能否掌握时机,就看你能否在适当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
时机 的背后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知己知彼。
作任何决定之前,要先弄清自己的条件,然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选择。
我们要和对手相比,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尤其,我们更要看到对手的长处。
人们经常花很 多时间去发掘对手的缺点,其实看对手的长处更为重要。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原来在英国投资了单向移动电话业务,面对新技术的冲击,我们觉得这个业务前途不大,所以决定结束。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考虑另一项刚刚在英国开始的双向移动电话业务,现在称之为 2G.因此,原来的业务就必须卖出,但卖出的机会绝少。
在做最终决策时,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15分钟冥想。
我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我要非常小心再次审视这个行业和Orange这个项目,虽然早已计划好,但我 要再看Orange项目的前途会怎样;第二,我要考虑和黄的财力、人力、物力,是否可以支撑这个项目发展。
当我给出这两个问题肯定的答案之后,我马上跟同事开会,发现大家的意见都跟我一致。
于是,我们决定全力发展Orange项目,而且比对手做得更快更全面。
Orange就在这种环境下诞生,并全速发展。
把握时机最重要的是做到知己知彼。
其实,时机背后的几个重要因素,还包括“磨砺眼光、设定坐标、毅力坚定”。
磨砺眼光 知识最大的作用是可以磨砺眼光,增加判断力,有人喜欢凭直觉行事,但直觉并不是科学的方向仪。
时代不断进步,我们不但要紧跟转变,还要有国际视野,掌握和 判断最快最准的最新资讯,靠创造比对手先走几步。
不愿意改变的人只能等待运气,懂得掌握时机的人更能创造机会。
幸运只会降临在那些有世界观、胆大心细、敢 于接受挑战,但又能够谨慎行事的人身上。
1999年,我决定把Orange出售,基于我看到当时欧洲市场的移动通讯发生的一个大转变。
话音服务增长速度虽快,但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边际利润减低。
数 据传送服务的增长速度,比语音业务要高。
所以,我选择在现有通讯技术价值最高的时候,把Orange卖出去,再把钱投入到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新科技领域上, 例如3G. 我们身处一个多元的年代,面临四面八方的挑战。
以和黄为例,集团业务遍布42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架构及企 业文化必须兼顾全球来自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与顾虑。
我在1979年收购和黄的时候,首先思考的是如何结合中国人流畅的哲学思维和西方管理科学,找出一个适合公司发展与管理的坐标,然后建立一个灵活的架构, 建立诚信和宽容为核心的企业精神,以确保今日的扩展不会变成明天的包袱。
因为,那时和黄主要管理层都是外国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留用了。
灵活的架构让不同业务的管理层,有自我发展的生命力,互相竞争,大家攀比着怎样做得更好, 个人由此寻找到更佳的发展机会,同时带给公司最大利益。
完善的治理守则和清晰的指引,可以确保“创意空间”。
企业越大,单一指令越不可行,不能每一个公司 都执行一个指令,因为有些指令是不通用的。
在长和系集团里,我们有很多子公司,我会给他们定出不同的坐标,让管理层在坐标的范围内灵活发挥。
失 败都有定律 市场的逆转由太多的因素引发,成功没有百分百绝对的方程式,但是失败都有定律,减低一切失败的因素就是成功的基础。
以下四点可以增强承担风险的能力:1. 谨守法律和企业守则;2.严守足够的流动资金;3.维持溢利;4.重视人才的凝聚和培训。
现今世界经济非常严峻,成功没有魔法,也没有点金术,但人文精神永远是创意的源泉。
作为杰出的企业领导,必须具有国际视野才能全景思维,具有长远眼光并能 务实创新,掌握最新最准确的资讯,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然后全力以赴地行动。
并且,在此过程中,建立个人和企业良好信誉。
美国一个工会领袖退休时跟我说过一句话,“企业最大的失败是企业关门。
你关门破产,工人都跟你一样失败。
” 全世界许多企业的失败,都是因为面临的机会太多,而资金与精力不够。
所以重要的是量力而行。
古人说,先学爬,再走路,然后再跑,这是非常有效的。
一个人当 然是不怕失败,失败后可以东山再起。
但当公司有一定规模之后,你就要更小心。
如何控制自己 和记黄埔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投资。
但到今天为止,管理并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原因是有一大批优秀人才。
有的老外为我做事,到今天超过 30年了,我说你多做10年后,再来问我可不可以退休。
我留住他们的办法很简单:作为一个领导,想一想下属最希望的是什么?除了一个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你还要想想他年纪大时怎么样。
公司发展对股东要有交待, 同时也要为同事设身处地考虑。
到目前为止,我是全香港给同事最高薪水花红的一个老板。
为什么对同事这么慷慨?他收入满足后,就知道千万不能贪污。
有人问我,企业做大后靠什么控制它,靠人还是靠制度?我的回答是,一定要靠制度,靠人绝对不成。
最信任的人,也一定要有监察与制衡。
很多人认为赌场是一种娱乐事业,每年能挣很多钱。
商业的存在,除了创造繁荣和就业机会,最大的作用是满足人类的需求。
企业本身虽然要为股东谋利润,但“正直”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也可以视其为经营的一项成 本。
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
正直赚钱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