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3月24日,美国著名财经杂志《巴伦周刊》公布全球30位最佳CEO名单,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和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首次入选,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继续榜上有名,在4名亚洲入围者中,华人占据3席。
此份榜单没有依靠任何公式来编制,主要以企业股东回报作为基准。
榜单制定是以《巴伦周刊》的记者和编辑的意见为基础,反映了投资者、分析师和行业高管的看法。
入选榜单的CEO包括,贝莱德集团拉里·芬克、甲骨文公司的拉里·埃里森、孟山都的休·格兰特、Zara服装零售的母公司Inditex集团的巴勃罗·伊斯拉、中腾讯控股的马化腾和个人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的杨元庆等。
据悉,30名入选者中,16人来自美国、8人来自欧洲,加拿大及墨西哥各有1人。
《巴伦》赞扬联想在杨元庆的领导下急速发展,挑战戴尔及惠普等传统计算机业巨头。
去年和今年的榜单上的人员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今年有13位新CEO上榜。
除杨元庆之外,新上榜的CEO还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莱斯利·穆维斯等。
2013年《巴伦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30名CEO全榜单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lt)任职公司: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LVMH 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就任CEO时间:1989年上榜理由:这位奢侈品行业之王不断满足着我们对地位的渴望。
路易威登是手袋行业登峰造极的品牌,如今对阿诺特来说,这既是他的功劳,也令他有些头痛。
阿诺特的家族控制着LVMH 46.5%的股权。
因此,这位CEO计划放慢路易威登新增门店的速度,避免稀释品牌的高端地位。
将品牌魅力置于短期利润之上是阿诺特的典型风格。
然而,在过去25年中,他成功实现了两者兼得,一方面打造了一个规模860亿美元的奢侈品帝国,另一方面积累了丰厚的利润。
路易威登的皮制品和酩悦轩尼诗的葡萄酒及烈酒仍占其收益的75%,但阿诺特一直在添加其它品牌,比如宝格丽(Bulgari)。
阿诺特是一位亿万富翁,也是一位慈善家,他喜欢古典音乐和现代艺术。
最近,在法国社会党政府试图将最高所得税税率提高到75%之后,阿诺特曾寻求加入比利时国籍,他的这一决定引发了批评。
比利时仍在犹豫,但他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任职公司:亚马逊()就任CEO时间:1994年上榜理由:他改变了人们购物和阅读的方式。
贝索斯与乔布斯(Steve Jobs)以及谷歌]](Google)的佩奇(Larry Page)和布林(Sergey Brin)同属一个超凡群体,因为他创建的公司是过去20年中最具创意、也是最具颠覆性的公司之一。
作为顶尖互联网零售商和Kindle的开发商,亚马逊帮助改变了人们购物和阅读的方式。
贝索斯痴迷于满足客户的需要,他开发出了Amazon Prime等服务,客户每年支付79美元即可享受免费的两日送货服务。
他还新增了无需额外付费即可享受的流媒体视频服务。
现年49岁的贝索斯是个梦想家,而且他也有追求梦想所需要的资金,包括载人太空旅行和在他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农场上安置一个4,200万美元的大钟。
或许贝索斯最大的挑战就在眼前:赚很多的钱。
由于亚马逊为实现业务增长而牺牲了利润,其收益近年来一直在下滑。
华尔街可能会失去耐心。
卡洛斯·布里托(Carlos Brito)任职公司:百威英博公司(Anheuser-Busch InBev)就任CEO时间:2005年上榜理由:他打造了一个可以实现井喷式回报的啤酒帝国。
通过大举收购、有效降低成本和精明的品牌打造,现年53岁的布里托把一个巴西小酒厂变成了在全球占主导地位、市值高达1,550亿美元的啤酒公司。
同时,他还在中国把百威(Budweiser)打造成了领先高端品牌。
布里托永不满足。
在2008年斥资550亿美元收购了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后,他目前正在寻求全盘收购墨西哥最大的酿酒公司Grupo Modelo。
他喜欢轻松友好的企业文化,他的办公桌位于众多高层管理人员中间。
他说,良才喜欢开放的环境,庸才喜欢坐在关着的门后。
在商学院,他常常宣扬自己重视人才的管理哲学。
他说,如果你无法让所有的人都满意,那么就让最有才能的人满意。
布里托理应享用一瓶啤酒。
他最喜欢的品牌是:百威。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任职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就任CEO时间:1965年上榜理由:一位有着近50年经验的优秀的价值创造者。
巴菲特创造的价值是商业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有幸搭上顺风车的投资者自1965年以来享受了8,000倍的股价涨幅。
伯克希尔目前是市值第四大公司,市值超过2,500亿美元。
巴菲特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做事。
他讨厌开会,把伯克希尔旗下80多家公司的管理权全权交给管理人员。
现年82岁的他才能似乎丝毫不减。
铁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目前的价值可能比2010年伯克希尔收购时的价格高出50%。
巴菲特2011年斥资5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优先股,认股权证已经令这笔交易产生了巨大回报。
2015年,巴菲特很可能仍在执掌伯克希尔,届时他将迎来就任CEO 50周年纪念。
这对投资者将是个好消息。
张忠谋(Morris Chang)任职公司:台积电(Taiwan Semiconductor)就任CEO时间:1987年上榜理由:建立了台湾最大的公司,市值达880亿美元。
81岁的张忠谋是效率的化身。
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最开始曾在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担任工程师,1987年成立了首个半导体加工厂,进而解放了设计师,使他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更小、更快且更复杂的芯片上,而不是放在生产上。
如今,规模达393亿美元芯片代工市场的一半都由台积电控制。
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制造商生产出了可上网、功能更强大的产品,未来还有很多机会。
张忠谋打算今年投资创纪录的90亿美元新建加工厂,为移动产品生产微型芯片。
尽管享有盛名,可这位台湾科技业的教父仍然非常俭朴。
为避免堵车,他乘公共交通。
去年他搭乘列车的照片在网上疯传。
埃德·克拉克(Ed Clark)任职公司:TD Bank Group就任CEO时间:2002年上榜理由:他的避险原则帮助TD保持强大和健康。
TD走出金融危机,成为全球最强劲的大型银行之一。
克拉克坚持严格的抵押贷款承销标准,并沉迷于关注客户的需求,这些帮助推动了公司业绩。
2005年TD进入美国市场后,拒绝发行次级抵押贷款。
65岁的克拉克说:我们明白风险,我们不会成为一家每隔五到七年就毁掉的银行。
该行的分支机构一周营业七天,常常为储户和他们的宠物提供小食品。
克拉克承认,TD在美国投资银行业无法与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大通(JPMorgan)竞争,而且与一些外资银行不同的是,TD并没有浪费资金去进行这样的尝试。
TD的回报率比高盛和摩根大通都要高,而且会定期增加股东分红。
当前收益率为3.8%。
高德威(David Cote)任职公司:霍尼韦尔(Honeywell)就任CEO时间:2002年上榜理由:修复并增强了霍尼韦尔的引擎。
在霍尼韦尔,跑道很长,顺风很强。
自2002年高德威就任霍尼韦尔CEO以来,一直没有放松过管理,他娴熟地将一个赔钱的商业大杂烩变成了一个盈利的科技和制造业领头羊。
正如他常常说的,熟能生巧。
霍尼韦尔的股价也因此上涨,财务状况持续好转。
尽管预计全球经济增长缓慢,该公司的销售和盈利却双双上升。
60岁的高德威在自己的iPod上存了10,000多首歌,对他来说,音乐永远不会停止。
如今他在华盛顿也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参与者,努力解决美国的预算困境。
杰米·戴蒙(Jaime Dimon)任职公司:摩根大通就任CEO时间:2006年上榜理由:他是全球最重要银行的精明领导人自2006年担任全球最重要的银行摩根大通的CEO以来,戴蒙一直是其公司和陷入困境的银行业的积极维护者。
他为公司规模辩护,说跨国客户需要广泛的服务,而这种服务只有大型全球银行才能提供。
摩根大通走出金融危机,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银行。
该行目前在消费及企业银行业、信用卡、投资银行业和资产管理领域占有领先地位。
美国参议院最近的一份报告批评摩根大通去年对60亿美元交易损失应对不力。
57岁的戴蒙本应该更加迅速地采取行动控制损失。
他说自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令自己很难堪”。
摩根大通预计未来几年每股收益为七美元,较2012年的约五美元有所上升。
这有望减少所谓的“伦敦鲸”风波带来的打击。
沃伦·伊斯特(Warren East)任职公司:Arm控股(Arm Holdings)就任CEO时间:2001年上榜理由:英特尔(Intel)算什么?要把ARM芯片装到几乎所有智能手机中去。
世界上几乎所有智能手机和很多其它移动产品中运行的都是ARM控股的微型芯片。
如今,这个公司又着眼在服务器领域战胜英特尔。
ARM取得这样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伊斯特稳定的领导力。
上周宣布了退休消息的他在今年夏天辞任时,交出来的将是一个一切准备就绪的ARM。
51岁的伊斯特毕业于牛津大学(Oxford),1994年离开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加盟ARM,为该公司建立了咨询业务。
他应该很容易就会让自己过得非常充实。
伊斯特喜欢滑雪、扬帆出海、跑步,还曾用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一次马拉松,这是他的壮举之一。
伊斯特对自己的威尔士血统感到自豪,他会在当地教堂弹奏风琴。
拉里·埃利森(Larry Ellison)任职公司:甲骨文(Oracle)就任CEO时间:1977年上榜理由:出色的交易撮合者,相关收购帮助公司利润去年增加了17%正如他经常做的那样,这位千锤百炼的硅谷老将去年多次成为重大头条新闻。
他花了大约五亿美元买下夏威夷第六大岛拉奈岛(Lanai),随后又买下了夏威夷岛屿间短途航空公司Island Air。
这是一种相关交易,多年来埃利森在企业软件巨头甲骨文一直这么做。
这些交易帮助甲骨文成为软件业最赚钱的公司。
甲骨文去年的收益接近100亿美元。
甲骨文的成功是68岁的创始人埃利森个人能力的明证,他让该公司连续40年与时俱进。
甲骨文在接受云计算方面步伐较慢,这也是上周该公司季度营收低于目标的原因之一。
埃利森目前正在努力把浪费的时间补回来。
过去一年甲骨文完成的12个收购案中,几乎所有交易都以云服务为主。
卡瓦哈尔(Jose Antonio Fernandez Carbajal)任职公司:Fomento Economico Mexicano就任CEO时间:1995年上榜理由:热心公益,有远见卓识,建立了拉美饮料巨头拉里·芬克(Larry Fink)任职公司:贝莱德(BlackRock)就任CEO时间:1988年上榜理由:这位市场专家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理财公司。
休·格兰特(Hugh Grant)任职公司:孟山都公司(Monsanto)就任CEO时间:2003年上榜理由:他执掌孟山都的10年间,该公司股票翻了10倍。
尼克·海克(Nick Hayek)任职公司: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就任CEO时间:2003年上榜理由:斯沃琪在腕表行业占据主导地位,10年里公司业绩增长了两倍。
巴勃罗·伊斯拉(Pablo Isla)任职公司:服装集团Inditex就任CEO时间:2005年上榜理由:将西班牙时装店Zara推向世界马化腾任职公司:腾讯(Tencent)就任CEO时间:1997年上榜理由:即时信息服务吸引了逾10亿用户。
今年2月,博客圈曾一度传出有关马化腾死讯的谣言。
在腾讯创始人兼CEO马化腾本人上腾讯微博声称自己还健在之前,这个消息很可能已被阅读了千万遍。
腾讯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不难理解谣言为何会传播得如此迅速。
总部位于深圳的腾讯拥有即时通讯平台QQ,该平台有7.98亿用户。
腾讯的移动信息软件微信(WeChat)在2011年1月推出后,已经拥有超过3亿用户,有人预计今年其用户将增至5亿。
人称Pony的马化腾已经快马加鞭一头扎入中国富豪行列。
预计胸怀大志、41岁的他今年要将微信业务扩大到美国。
卡罗尔·梅罗维茨(Carol Meyrowitz)任职公司:折扣服装零售商TJX就任CEO时间:2007年上榜理由:折扣零售女王管理严格。
莱斯利·穆维斯(Leslie Moonves)任职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就任CEO时间:2006年上榜理由:让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起死回生,让电视再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艾伦·穆拉利(Alan Mulally)任职公司:福特(Ford)就任CEO时间:2006年上榜理由:带领福特绝地反击,然后为该公司踩下了油门。
戴维·诺瓦克(David Novak)任职公司: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就任CEO时间:2000年上榜理由:让这家美资快餐品牌风靡中国。
对大公司来说,中国市场是一块出名难啃的骨头。
只要问问家得宝(Home Depot)和百思买(Best Buy)你就知道。
这两家企业曾试图打入中国市场,但最终都放弃了。
百胜餐饮是一个幸福的例外。
诺瓦克精明地将肯德基]](KFC)重新定位为迎合中国人口味的高档餐厅,其菜单上除了辣子鸡还有早餐粥。
中国是百胜连续11年盈利增速超过13%的主要原因。
但近来由于媒体曝光了肯德基从当地供应商采购的鸡肉含有过量抗生素之后,该公司备受抨击。
百胜餐饮对此做出的回应是升级其供应商网络。
诺瓦克的领导理念集中在一本名为《超级领导力》(Taking People With You)的书中,其中包括的思想有从大处着眼、展现弱点、认可哪怕是很小的成就以及剔除不满者等。
迈克尔·奥利里(Michael OLeary)任职公司:瑞安航空(Ryanair)就任CEO时间:1994年上榜理由:虽然欧洲湍流险恶,但仍在此找到蓝天。
拉里·佩奇(Larry Page)任职公司:谷歌公司(Google)就任CEO时间:2011年上榜理由:在佩奇任内,谷歌市值增加了1,000亿美元。
这个15年前与他人共同创建谷歌的书呆子证明自己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精明。
周二就要40岁的佩奇大刀阔斧地砍掉谷歌其他项目,把精力集中在增加营收上。
YouTube今年的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45亿美元(2006年谷歌斥资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时这还曾被认为是愚蠢之举),通过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实现的广告收入能达到60亿美元。
但佩奇押下的最大赌注是去年斥资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公司(Motorola Mobility),此举令谷歌和安卓最大的客户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成了竞争对手。
预计今年年底前谷歌会推出一款设计精巧的手机,令智能手机大战再次升温。
佩奇甚至取消了他撰写13年的有关谷歌产品使用技巧的业务通讯,从中可以看出佩奇的严谨。
投资者理解此举的用意。
诺伯特·赖特霍费尔(Norbert Reithofer)任职公司:宝马(BMW)就任CEO时间:2006年上榜理由:在遍布巨石的路上顺畅行驶。
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任职公司:星巴克(Starbucks)就任CEO时间:2008年上榜理由:用咖啡革命性地赋予了美国新的含义。
戴维·西蒙(David Simon)任职公司:Simon Property Group就任CEO时间:1995年上榜理由:一个了解市场的房地产奇才。
弗雷德·史密斯(Fred Smith)任职公司:联邦快递(FedEx)就任CEO时间:1971年上榜理由:在这家他于42年前创立的公司中,史密斯继续创新。
拉斯·索伦森(Lars Sorensen)任职公司: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就任CEO时间:2000年上榜理由:将这家丹麦药厂变成抗击糖尿病的主力军。
迈尔斯·怀特(Miles White)任职公司:雅培制药(Abbott Laboratories)就任CEO时间:1999年上榜理由:持续寻找促进成长的合适处方药。
柳井正(Tadashi Yanai)任职公司:迅销(Fast Retailing)就任CEO时间:1984年上榜理由:他对风格的感知跨越国界。
杨元庆任职公司:联想(Lenovo)就任CEO时间:2009年上榜理由:吞食个人电脑市场份额。
联想的CEO杨元庆是合肥人。
古代中国的一些有名的武士就出自这里。
也许这就是他提出的代表全球最大计算机制造商的“保卫和进攻”策略效果甚好的原因。
2005年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联想公司在那些更加成熟的发展中市场(包括中国)提升了利润,同时无情地在新兴市场吞噬份额,并征服惠普(Hewlett-Packard)和戴尔(Dell)等竞争对手。
现在联想正打算用可以联入网络的后个人电脑时代的设备挑战苹果(Apple)和三星。
杨元庆出生于1964年,这一年是中国农历龙年,他身上具有能让联想成功的那些属龙的人具有的特质。
属龙的人有的是伟大的计算机分析师,有的是发明家,公关人员和政治家。
去年,这位联想掌门人做出了一个颇受欢迎也颇具民粹主义色彩的举动:他从自己520万美元的奖金中拿出300万美元发给员工。
彼得林奇的取得成功项目投资规律(精选82句)
1、三是进行投资时没有人说三道四。
2、二是散户投资者的接触范围更广。
3、我每年也会花个15分钟看看股市走势。
4、除此以外,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遭到破坏。
5、办公室奢华的程度,和公司回馈股东的意愿成反比。
6、彼得。
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更容易赚钱的理由如下。
7、毫无疑问,房利美公司也在试图扭转这一局面,并确实收到了效果。
8、现在的问题在于,它的股价为什么会下跌呢?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
9、实际上,英国经济的衰退导致人们在香皂、洗发水等方面节省了开支。
10、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最大不同,就是可以独立自主地作出决策。
11、股票投资需要与时俱进,而不能一直用老眼光看问题,否则会看花眼的。
12、这主要表现在,该公司专门聘请了一位成功人士马克斯韦尔来扭转局面。
13、企业跟人一样,若非因结婚才改名字,就是惹过什么烦,希望大伙全忘了。
14、投资很有趣、很刺激,但如果你不下工夫研究基本面的话,那就会很危险。
15、投资是令人激动和愉快的事,但如果不作准备,投资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16、确切地说,是因为美体小铺的洗发水价格较高,消费者转购更便宜的洗发水罢了。
17、在各个产业、各个区域内,一定有投资专家还没发现的宝藏,静静等待散户去发掘。
18、一是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有种种限制,决策时会有许多束缚,而散户投资者则没有这些限制和束缚。
19、散户投资者则不用考虑这些问题,买什么股票、不买什么股票、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都可以自己作主。
20、即使他(她)非常不满意你的投资行为,你也可以把你的股票交易记录偷偷地藏起来,完全不让他(她)知道。
21、听了这样的介绍,彼得*林奇决定继续关注这只股票,并且少量买进,如果股价继续下跌,那就增加持股数量。
22、经过上述分析,彼得*林奇确定美体小铺已经进入了跨国企业发展的第二个10年期,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买入了这只股票。
23、那些迷信选股只是一门艺术的投资者,完全忽视研究基本面,因此简直是在玩股票,结果只能是玩火烧身,赔的钱越来越多。
24、上市公司的账面价值被高估,投资者会受蒙蔽;如果账面价值被低估,就意味着这很可能是一只属于资产隐蔽型公司的大牛股。
25、至于配偶,可能会关心你的投资,也可能不关心。
即使关心你的投资,你投资错了,他(她)也只好信任、原谅你,不会把你抛弃。
26、至少,你所了解的许多上市公司都不在他们的分析研究范围之内;而很显然,在你所了解的这些上市公司中,同样会存在许多10倍股的。
27、即使你购买的是蓝筹股,或者是世界500强中几个最优秀的上币公司,也应当这么做。
就像人人都需要体检一样,这里没有什么免检特权。
28、而这种经营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很难预测:今年可能会亏损几百万美元,明年就可能会赢利几百万美元,可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9、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时,会时时刻刻考虑如何应付客户和基金经理人的盘问,更要面对每个季度或每半年投资业绩的拷问,所以顾虑重重。
30、彼得*林奇认为,稳健的投资组合需要定期检查和思考。
一般来说,大约6个月就要进行一次这样的体检,有时候则需要间隔24个月检查一次。
31、原来,这是一家英国的上市公司,除了这家上市公司传出了一些负面消息外,英国股市在最近几个月内遭受了严重打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2、所有这些努力,都让它成为唯一一家从1973-1991年连续盈利的航空公司,投资回报率无人能比。
1978年时,它还只有4架飞机,但很快就成为美国第八大航空公司了。
33、彼得*林奇忠告散户投资者:当一只股票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可是股价却突然下跌,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继续持有它;而更好的办法是,进一步买入 34、马克斯韦尔是一名律师,很早就成立了自己的抵押保险公司并获得成功,对这个行业非常熟悉。
他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短借长贷;二是模仿房贷美公司的做法。
35、然而他们却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基本面研究……他们最喜欢给自己投资赔钱找的借口之一是:股票如女人,永远猜不透。
这句话对女人和对股票都不公正。
36、投资隐蔽资产型公司的机会随处可见,当然,要抓住这种机会需要对拥有隐蔽资产的公司有实际的了解,一旦清楚了解了公司隐蔽资产的真正价值,所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37、一彼得*林奇机构投资具有滞后性,这给散户投资者长期持股获取丰厚利润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只要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仍然良好,股价的每一次下跌都是趁低买入的好时机。
38、关注一家上市公司可以有许多方法。
彼得*林奇认为,有时候你看它做什么,还不如看它不做什么。
这就是说,关注这家上市公司和别人的不同之处,更容易触发你的思考。
39、世纪80年代,美国航空业一片惨淡景象。
美国东方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布兰尼夫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中部航空公司相继破产,剩下的基本也在那里惨淡经营,苦苦挣扎。
40、彼得*林奇幽默地说,他当然不提倡这种做法,他只是想告诉大家,散户投资者的选择余地非常大,而机构投资者就做不到这一点:必须账目公开,而且还得向客户和领导汇报。
41、如果你发现一只股票为每股20美元,而每股现金流量为10美元,那么你应该把房屋进行抵押借款,把你所有的钱都押到这只股票上,能买多少就买多少,这种情况下大赌肯定能够大赢。
42、业余投资者持有股票数目太多就会丧失相对于专业机构投资者能够集中投资的优势。
只要找到几只大牛股,集中投资,业余投资者一辈子在投资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远远物超所值了。
43、彼得*林奇说,机构投资者大约要用1/4的工作时间,来向同事解释为什么买某只股票。
如果某只股票11美元卖出后,当它涨到19美元时,是怎么也不敢再买回来的,除非他不要他的饭碗了。
44、对每家上市公司进行个案研究,是彼得*林奇的一贯作风。
每当遇到股市低迷时,这种做法就更值得提倡,投资回报也会更高。
因为这会使得投资者众人皆醉我独醒,睁大眼睛发现潜力股。
45、散户投资者如果能在投资机构大举买入之前就提前进入,一定会获得丰厚回报;相反,当机构投资者对某只股票大唱赞歌、大举买入时,就可能到了股价的最高位,接下来就是股价掉头向下了。
46、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如果你是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的人,或者是退休人员、脾气古怪的人,或者是冲浪运动员、卡车司机出身,你和投资机构的分析师相比,就会具有许多这方面的优势。
47、世纪70年代中期,房利美公司买进的长期抵押合约利率为80/0~10 0是短期贷款利率却高达180/0一19%。
很明显,这是一桩倒贴的买卖:借人资金的成本高达18%,收入却只有8%~100/o,结果只能是越来越亏。
48、可是作为散户投资者来说,就完全没有必要像机构投资者那样去考虑问题。
当你用11美元的价格卖出某只股票后,当它涨到19美元时完全可以重新买入,并不会有人指责你,关键是它还有上涨动力。
49、彼得*林奇的经验是,当上市公司拥有自然资源如土地、木材、石油、贵金属时,这些自然资源的入账价值往往只是真实价值的一小部分,所以,这时候就应该想到这是不是一家资产隐蔽型公司。
50、彼得,林奇发现,西南航空公司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运营成本最低。
这可以从财务年报每个座位每英里平均运营成本这一指标中反映出来。
美国航空业的平均水平为0.07美元~0.09美元,而它只有0.05美元~0.07美元。
51、房利美公司是彼得*林奇最喜欢的一只股票,曾经被他称为美国境内真正最具价值的公司。
与彼得*林奇所在的富达管理公司相比,房利美公司的员工人数只有富达公司的1/却创造了富达公司10倍的利润。
52、所以,散户投资者购买股票时也应当像彼得*林奇那样,好好看一看上市公司的为人,而不仅仅是看它的股价及市盈率高低。
再怎么见钱眼开的丈母娘,在物色未来的女婿时,也总该打听一下对方的人品吧? 53、机构投资公司分析师的背景、经历、思维方式都非常相似,完全可以称为同一类人。
其中没有年轻人、没有老年人,也不敢想像有高中都没毕业的人在内,更不会有以前做过冲浪运动员、卡车司机这样的人在里面。
54、每个企业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彼得*林奇从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枝独秀中看到,投资于这样的上市公司自己感到放心,因为他们把投资者的钱当作自己的钱来使,而不像有些上市公司那样,租田当自产,任意挥霍。
55、彼得*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根本没必要像机构投资者一样去投资,否则最终的回报也会像机构投资一样平平淡淡,算不上出色。
既然这样,散户还要在那里一味迷信跟在主力机构后面亦步亦趋,就显得十分可笑了。
56、不仅股市行情非常难以预测,而且小规模投资者也总是更容易在不该悲观的时候反而非常悲观,在不该乐观的时候反而非常乐观,因此,当他们想在牛市中追涨买入以及在熊市中杀跌卖出时,往往会事与愿违,弄巧成拙。
57、用现金流量对股票估值是一种常用手段。
这里考察的关键是两大指标:市价现金流量比率、自由现金流量,重点是后一个指标。
总的原则是:不需要重新投入多少资本支出,就能获得较高的现金流入,这样的股票应当作为投资首选。
58、-一般来说,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只有收益增长率的一半,那么这只股票赚钱的可能性就相当大;如果股票市盈率是收益增长率的两倍,那么这只股票亏钱的可能就非常大。
在为基金进行选股时我们一直使用这个指标来进行股票分析。
59、上市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是衡量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标志。
如果企业管理者被工人骂作资本家、吸血鬼,这样的企业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西南航空公司规定: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增长速度,不能超过普通员工的提升幅度;总裁 60、奇怪的是,西南航空公司却一枝独秀,不但没有倒闭,而且还活得有滋有味的,股价从1980年的4美元上涨到1985年的24美元。
之后股价虽然调整了5年之久,可是这与同行纷纷倒闭相比,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果不其然,1990年后,它的股价很快就又上涨了l倍。
61、这种情况同样也出现在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市场上,只有美国例外,美体小铺在美国的扩张速度仍然在加快。
不仅如此,在法国、日本,业绩增长速度比预期的还好(因为它在上述国家还没有竞争对手),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面2个市场衰退所造成的损失。
62、彼得*林奇和对方见面的最后一个问题必定是你最敬佩的竞争对手是谁?这个问题很狡猾。
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老总不会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没有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只要他一说出竞争对手是谁,这个名单就印入了彼得*林奇的脑海,自动列入推荐股票名单。
63、很快地,该公司1974年的股价就从9美元跌到2美元的历史最低点。
于是,到处都传闻这家公司快倒闭了。
可是也有人不这么看,一位专门研究房利美公司的股票分析师就预测:房利美会变成那种你乐于带给父母看的姑娘。
这种论断有什么依据吗?原来,房利美公司的经营获利靠的是利率差。
64、年1月,彼得*林奇仍然认为美体小铺公司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只是股价和收益相比过高了,所以得等一等、看一看。
很快,他就感到这样的机会来临了:当年7月,该股股价从25美元下跌到63美元,下跌了3%,市盈率为20倍。
他想,如果该公司的年增长率达到25%,这只股票还是值得买入的。
65、散户投资者独立思考更容易赚钱。
彼得*林奇自豪地说,在他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时,之所以会取得如此辉煌业绩,就在于他能够自主决策,受到的束缚很少。
他说:我想要买入的股票恰恰是那些传统的基金经理人想要回避的股票。
换句话说,我将继续尽可能像一个业余投资者那样思考选股。
66、可是没想到,1992年2月该股股价跌至4美元,这大大出乎彼得*林奇的意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跌得这么凶。
于是,他继续给这家公司的相关人士打电话,了解是否经营状况出了什么问题?得到的结果是,公司依然没有负债,新的市场还在不断扩张,只是在英国本地市场的销售业绩出了一点问题。
67、彼得*林奇选股有他自己的一套绝招。
例如他在购买凯科银行(Key Corp)股票时,就是看中这家银行的霜冻地带经营理论——这家公司专门收购小型银行,在高山寒冷地区开展业务。
它们的理由是,这些地区的人普遍很节俭、很保守,因而贷款违约率低,这家银行的业务因此非常红火、效益稳定。
68、彼得*林奇马上打了一个电话给美体小铺总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从而了解到,该公司的4个主要市场国分别是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
这4个国家在这期间都经历了经济衰退,相对而言,该公司在1991年的单店销售收入仍然有相当大的增长。
更何况,该公司的产品市场非常广阔,正处于引人关注的扩张阶段。
69、尽早进场,但是不要太早。
我经常把投资成长型公司想像成打棒球,试着在第三局进场。
因为一家公司通常在这时候已经证明它本身的实力如何。
如果你在攻守名单公布之前就买进,是在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在第三局和第七局之间还有很多时间(某些例子是10~15年),足以让人获利10~50倍。
如果等到比赛快结束了才进场,那可能就太迟了。
70、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对自己关注的股票每6个月定期检查一次,并不是简单地从报纸上看看股票价格而已。
在这里,至少应当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和收益相比,目前的估价是否还具有吸引力?二是什么问题因素导致公司的收益持续增长或下降?只有这样,你才能确定下一步怎样调整投资组合,并确定是继续持有还是改变投资组合策略? 71、原来,在同行业的同质竞争中,它把自己定位于唯一一家多班次短程廉价航空公司:他们不开通飞往巴黎的航班,只从事短途航线;不提供精美的机土餐点,只供应花生和鸡尾酒;不大量举债购买很多很多的飞机,乘客中谁的袜子破洞最大谁就能赢得奖品;他们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高得离谱的薪酬,可是员工待遇却非常优厚,几乎听不到员工抱怨。
72、彼得*林奇说,6个月定期检查股票是华尔街上那些机构投资研究人员的一项必修课。
除此以外,有些股票在每隔6个月的检查中并不能发现问题,需要更长的间隔才能查出原来难以发现的问题。
因此,投资者还必须对某些股票进行每隔24个月的定期检查,才能考察公司的资金是否得到了有效运作。
彼得*林奇自己就是经常这样做的,这让他受益匪浅。
73、散户投资者在关注隐蔽型公司股票时,要多花心思寻找这样的投资良机:如果一家普普通通的上市公司,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发展前途,可实际上每年都拥有很高的自由现金流量,而上市公司并不打算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这时就要进一步下工夫研究它了。
这种企业很容易出现在租赁行业中,但电脑行业除外。
因为电脑产品的更新换代快,存货很快就会贬得一钱不值。
74、年来公司高层一直在一套破旧、简陋得像军营一样的办公室里办公。
’1990年,他们决定好好奢侈一下,于是盖了一座三层高的大楼,还聘请了一位设计师负责内部装修。
走进装修后的新办公楼里,首席执行官看到墙上没有了原来悬挂着的优秀员工的奖牌和公司野餐的照片,勃然大怒,不但马上解雇了设计师,而且还亲自用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又把它们重新挂在墙上。
75、彼得*林奇掌管麦哲伦基金后,在一开始的4年中每天都是频繁交易,彼得*林奇认为,和上市公司代表共进午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投资预警系统。
既节约时间,又能减少路途奔波,还能每年与几百家上市公司高层见面交流,可谓一举数得。
正因如此,他非常鼓励分析师和基金经理人在会议室里和上市公司代表一起喝下午茶、闲聊,把它作为了解上市公司信息的一种补充渠道。
76、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全部、部分控股的子公司,或者一家公司拥有另一家独立公司的股份,在这中间就常常会隐藏着价值被严重低估的隐蔽型资产。
富达基金公司的分析师发现,在UAL的所有下属子公司中,扣除负债和税收,它们的净资产价值之和超过总公司股票的总市值。
这就意味着,投资者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得到这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
据此,彼得*林奇大量买入该公司股票,闭着眼睛就赚了1倍。
77、在彼得*林奇的办公桌上,除了家庭照片以外,剩下的就是一张房利美公司总部的照片。
他说,他只要一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感到心情无比舒畅。
在彼得*林奇掌管麦哲伦基金的最后3年,房利美公司一直是他的第一重仓股:总市值高达5亿美元。
它一共为富达管理公司创造了10亿美元利润,以至于彼得*林奇要把它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因为它创造了金融史上一只基金系只靠一只股票获得的最大收益。
78、股票投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彼得*林奇从1986年开始,每年都给《巴伦》周刊推荐房利美公司股票,都有点让人厌烦了。
不过他对这家公司的认识也不是一步到位的,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他总结说,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不是变得更好就是变得更坏,你必须紧紧跟随这种变化调整策略才行。
遗憾的是,华尔街上那些机构投资者都忽视了这种变化,因为他们只记得老房利美给人留下的糟糕印象了。
79、在掌管麦哲伦基金早期,彼得*林奇购买的这些银行股和其他股票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它们都是所谓的二线股(中小型公司股票),市盈率都非常低。
至少,它的前10大重仓股市盈率都只有3~5倍。
而当时各家基金公司的流行观点是:中小型公司股票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大盘蓝筹股的时代到来了。
彼得*林奇的这种投资理念可谓反其道而行之。
他坚定地认为:当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只有3—6倍时,这种投资几乎不可能亏损。
80、彼得*林奇把麦哲伦基金5%的资金投在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股票上,他说,如果不是证监会有限制,他会把IO%~20%的资金投在这只股票上。
他特别强调,他的这种投资行为并不是基于新闻报道,也不是根据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讲话,而是基于我对一只只股票进行的个案研究。
大家看清楚了:国内投资者绝大多数人决定是否买一只股票,恰恰与彼得*林奇相反,他们不是基于对一只只股票进行的个案研究,而是基于新闻报道或者某某人的股评、讲话,区别显而易见。
81、彼得,林奇在当天参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新车型时,印象最深的是小轿车,而不是总裁介绍的那种敞篷旅行车。
可正是这种敞篷旅行车,最终挽救了这家公司的命运。
彼得*林奇反省说,由此可见,无论一个外行对这个行业有多么了解,这个行业都会发生一些令你意想不到的事。
华尔街上的那些机构投资者预测克莱斯勒公司将要完蛋,实际上都属于外行行为;彼得*林奇通过对个案进行研究,从而投入巨资、最终取得巨额盈利(从这只股票上赚了l亿多美元),是打入行业内部、深入进行个案研究的结果。
82、当散户投资者确定某家上市公司是隐蔽型公司时,对其经营业绩就当另眼相看了,因为它的账面价值很可能是大大低于实际价值的。
如生产药品的孟山都公司,拥有某种药品17年的独家生产专利权。
如果它的真实收益是每股10美元,则要有2美元用于摊销药品专利权,账面价值只能反映8美元。
一旦摊销期结束,公司收益就会呈现爆炸性增长。
更何况,当17年独家生产专利权到期前,它只要对药品略作改进,这项专利权的期限就可以再延长17年。
遇到这种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上市公司,股票获利空间会非常大,而且其他公司无法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