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使用的催化剂会不会造成污染 (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

天气服务 2025-04-02 08:30:17 浏览
人工影响管理条例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使用的催化剂,如干冰、液氮和碘化银,这些催化剂在大气中的化学性质使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干冰和液氮:这两种物质在汽化后分别形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它们都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不会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因此,它们被认为是“生态安全催化剂”。

2、碘化银:在国际上,碘化银主要用于人工增雨作业,其工作效率较高。

长期监测发现,飞机人影作业和火箭人影作业等使用的碘化银用量非常小,作业区域水体和土壤中积累的银离子浓度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浓度。

从目前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来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使用的这些催化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环境要求的提高,未来还需要持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监测来确保其安全性。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是指为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干预。

这种作业旨在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

我国在这方面的作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该业务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持,也在防灾减灾救灾、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重大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条例规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需要按照作业规模和影响范围,在作业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由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实施和指导管理。

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应当制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并且充分考虑当地防灾减灾的需要和作业效果。

中国气象局擘画了未来5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的蓝图,并明确了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

为“十四五”期间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

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人工降雨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活动,其成本并不低廉。

当城市面临持续高温和干旱时,为了缓解天气带来的压力,人工降雨成为一种选择。

通常,当一个城市需要进行人工降雨时,相关部门会发布通告,通知市民具体的作业时间地点

例如,在浙江,人工降雨的成本大约是每炮2500元,而每个城市通常需要进行大约六次作业,因此总成本可能达到数十万元。

人工降雨,通常指的是人工增雨,是通过模拟自然降水过程来实现的。

这包括人为提供云层形成降水所需的条件,如迅速凝结云滴或促使云滴合并增大,从而使降水落到地面。

不过,并非所有地方都会进行人工增雨。

各地是否进行这项作业取决于当地的气象条件、需求和资源。

以2022年的孝感市为例,该市在八月以来持续高温,旱情加剧。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孝感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根据《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决定在八月十五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间,如有适宜的气象条件,将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作业期间,孝感市行政区域内将设立作业点,使用的是BL型火箭,这种火箭具有强大的爆发力。

安全区域内禁止无关人员和牲畜进入,同时也禁止在火箭附近进行拍照或录像。

为了确保安全,作业时100米范围内不得有旁观者,且禁止放牧等活动。

如果听到爆炸声,周边的人员和动物应立即寻找掩护,避免弹片伤人。

如果发现未爆炸的火箭或弹头,应立即通知当地公安或相关部门处理,切勿自行拆卸。

人工降雨不能频繁进行,因为它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条件。

首先,必须有适合降水的云层条件,如足够的云层厚度和过冷水量,以及上升气流的存在。

其次,需要对云层进行详尽的观测和分析,以便准确地识别和催化云层中的降水形成。

此外,还需要考虑地面条件,如确保作业安全,避免与飞机相撞,或误伤地面建筑。

只有在所有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人工降雨作业才能进行。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