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云龙山海拔142米。
云龙山位于徐州市城南,又名石佛山。
长达3公里。
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昂首向东北,曳尾于西南。
云龙山以“溢洪道”为界,溢洪道以北属云龙区,以南属泉山区。
通常所称的云龙山多是指北部的部分山峰。
云龙山位于徐州市泉山区南郊和平路云东一街道27号。
云龙山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
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百分之52至百分之57,年均气温14摄氏度,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2012年的百分之56。
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
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云龙山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
山上文化古迹众多,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船厅、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
解放后云龙山又修复和新建了幽邃轩、洞天小庐、跨云阁、云龙书院、杏花村、观景台、同心台等历史景点。
云龙山有佛教文化,从北魏到清代,逐步建起兴化寺、大士岩、唐宋摩崖石刻等著名历史古迹。
每年农历2月19日都会举办云龙山庙会。
宋代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时,曾多次携友游览云龙山,留下许多传世佳作名篇。
先后登临云龙山的历代名人有刘邦、刘裕、苏轼、乾隆等。
泉州为什么叫温陵
据泉州地方文献记载,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到访泉州城北,在那里种竹建亭,并在此讲学。
当时正值寒冬,但泉州的天气却异常温暖,这让朱熹赞叹不已,称此地为“山陵独温”。
据说,“温陵”这一名称正是源于此时。
在明朝编纂出版的《莆阳文集》中,收录了一篇唐以前人林蕴所写的“泉山铭”。
这篇铭文大意描述了泉山作为泉州古地方的历史,即现今的福州地域。
董奉升在注解中指出,泉州即侯官地界。
然而,不久后,侯官被拆分为闽州,而“温陵”也改名为泉州。
这些历史记载不仅展示了泉州地理名称的变迁,也反映了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朱熹的赞叹到林蕴的铭文,再到地名更改的历史事件,都见证了泉州作为一座古老城市的发展历程。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泉州的历史内涵,也为后人了解这座城市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