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子柒(Liziqi):她的抖音频道以其制作传统中国美食和展示乡村生活而闻名,视频充满诗意,深受观众喜爱,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阿宝厨房:该博主以制作家常菜为主,其简单实用的烹饪技巧适合所有家庭主妇和烹饪爱好者。
3. 小高姐:小高姐专注于烘焙和甜点制作,她的视频以其明亮的色彩和可爱的造型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
4. 老饭骨:这位美食博主专注于传统中国菜肴,其视频中展示的各种包子、饺子、烧饼等传统美食制作过程,让人对中国饮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5. 大胃王密子君:密子君以其大量食用各种食物的能力而闻名,她的视频展示了惊人的食量和对美食的热爱。
6. 阿普:阿普专注于西餐制作,从牛排到意大利面,再到披萨,他的视频详细展示了各种西餐佳肴的制作方法。
7. 阿狸:作为一位甜品达人,阿狸的视频涵盖了各种蛋糕、冰淇淋和巧克力等甜品制作,令人垂涎。
8. 阿瑶:阿瑶以早餐为主题,展示了从煎饼、炒饭到炒面等多种早餐的制作技巧。
9. 阿飞:海鲜爱好者不容错过阿飞的视频,他展示了各种螃蟹、虾、鱼等海鲜的制作过程,令人食指大动。
10. 阿杰:烧烤专家阿杰的视频中,烤肉、烤鱼、烤蔬菜等美食的制作过程令人垂涎,同时也传递了烧烤的乐趣。
这些美食博主在抖音上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粉丝,他们的视频不仅展示了美食的制作技巧,也让观众感受到了烹饪的乐趣和美食的魅力。
淄博烧烤为何如此火爆?
这个春天,淄博烧烤彻底火了,火到社交平台到处都是,火到大学生组团坐高铁到淄博打卡种草,火到你长久不联系的外省同学、朋友都要来山东品尝,火到相关话题一次次登上热搜热榜,连央视主播康辉都深夜点赞,成为现象级IP。
从3月初突然爆火,到如今依然热度不减,“淄博烧烤”火出圈的原因究竟何在?01淄博烧烤如此火爆,首先在于短视频平台裂变式传播的助推。
梳理淄博烧烤出圈脉络,不难发现,社交平台传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早在2021年5月,B站一位up主探店淄博烧烤,发布《山东大哥:“我保证,这烧烤你一看就想吃!”》,播放量破500万;抖音一位美食博主探店淄博烧烤,点赞量90万+。
今年的爆火,则首先来自各平台网友,特别是大学生大量发布的种草视频。
自2月下旬开始,淄博火车站旅客流量开始显著上升,日均发送旅客创下近3年来最高纪录。
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成一时之景,在“淄博火车站打卡”、自创“淄博烧烤手势”,各种花式打卡引发大学生集体模仿,前往淄博吃烧烤的年轻人“自主发圈”,淄博烧烤开始“引爆”。
随后,各媒体迅速捕捉到这一新闻现象,、山东广播电视台等省内媒体迅速跟进,、央视、光明日报等媒体纷纷加入,发布各种直播、短视频、评论和深度报道。
同时,当地邀请网红大V、外国友人到淄博体验。
各媒体传播矩阵广泛传播,加上网红大V自动引流,让淄博烧烤持续火爆。
淄博烧烤如此火爆,其次在于极致纯粹的“接地气”。
一张矮方桌,几把旧马扎,三五好友围坐在一个小烤炉前,把已经烤到六七分熟的肉串放到烤炉的支架上,不一会儿,肉串滋滋作响,油花滴到下方炭火中,混合着果木炭香的烧烤味飘出,令人食欲大动。
随后,掌心摊上小饼,或捏蒜蓉辣酱,或蘸辣椒面、孜然粉,放上青白脆嫩的小葱、焦酥油亮的肉串,卷起面饼,一把撸下,顺势送入口中……在极大满足味蕾的同时,自己动手、自己参与成为淄博烧烤的招牌。
“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食客根据喜好进行DIY,吱吱的烤肉声,人声鼎沸的烟火气,满满都是疫情后生活走向正轨的踏实感、幸福感。
淄博烧烤如此火爆,还得益于当地迅速推出的硬核便民举措。
淄博烧烤火了之后,当地快速反应,发布一系列硬核举措:新增21条“淄博烧烤”定制专线公交为学生提供免费或半价青年驿站住宿强化巡逻防控、防范宣传和交通疏导开展食品快检确保食品安全发布淄博烧烤地图……种种举措,利民便民,免除了来淄食客的后顾之忧,更进一步提升了“淄博烧烤”这一区域品牌形象。
02淄博烧烤的火爆出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这得分两个层面说:一是如何成为网红城市,二是如何由“网红”变“长红”。
先说第一个层面——打造网红城市,首先得牢牢抓住青年这个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群体。
青年充满朝气和热情,自带流量,乐于分享,善于使用各类社交平台。
不管是淄博烧烤的火爆,还是超然楼亮灯出圈,还是更早一些的曹县走红,都是最先由年轻人、大学生参与打卡,进而走红网络。
可以说,年轻人关注哪里、追捧什么,流量自然就到哪里。
如何打造出时尚活力和青年友好的城市形象、如何紧紧抓住青年人这一城市爆火的流量群体,是打造网红城市的关键所在。
我们期待年轻人的目光继续聚焦山东,山东出现下一个网红城市。
再有,满足人们的美好需求特别是好吃好玩的需求,是硬道理、真本领。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充满烟火气的美食,最接地气,也最能拉近人。
这几年,淄博一直在打造好学、好看、好吃、好玩、好创业“五好”城市。
这个“五好”,对应的都是人的各类需求。
从这个角度出发,或许能够找到淄博烧烤火爆出圈的肇始。
再看第二个层面——如何由“网红”变“长红”?首先是主动作为,积极引流。
出现火爆的苗头后,不能坐视不理、无动于衷,而要积极跟进,迅速行动。
“淄博烧烤”案例中,不管是出台多项举措,提升游客满意度,守牢安全底线,还是主动策划、有效引导各类媒体、商业平台、网络大V、市民群众、大学生发声,不断做大传播渠道,都体现了这一点。
再就是,跳出局限,放大效应。
如何留住人心,让网红城市的效应拉长、放大,让游客、食客在这里多住几天、多玩几天,淄博也一直在尝试。
从打造最美书店海岱楼钟书阁、唐库文创园等打卡地点,到将要举办青岛啤酒节、麦田音乐节、淄博烧烤节,淄博对吸引年轻人参与的节奏把握越来越成熟,效果可能也会逐步显现出来。
网络的记忆通常不会超过7天,太多突然“燃燥”的地方犹如昙花一现。
只有从火爆的元素中放大视野、延伸链条,将流量引至更多领域,进而实现城市品牌整体宣传,才能让网红城市长“红”不衰。
年,在网络端、舆论场,山东不断引起瞩目。
红了超然楼,火了淄博烧烤,他们的成功能否复制?从宣传工作角度,又能得出什么启示?笔者认为,要深入把握好三个“度”。
更大程度拥抱短视频,紧紧抓住流量密码。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最直接、最易传播、最具效率,相比文字、图片,拥有更大信息量、更强交互性。
同时,不管是专业媒体,还是自媒体、个人,都可以随时拍摄、随时上传,更易形成舆论影响力,更易产生网络爆点。
媒体要充分发挥短视频的作用,既要通过专业手段,提高短视频策划、制作水平,也要充分吸引借鉴自媒体、个人推出的优秀短视频内容,为我所用,紧跟热点,进而引导舆论,获得优势、占据高峰。
更多角度运营出圈话题,不同角度、反复引流、常做常新。
从贵州“村BA”的典型案例看,其之所以能够一次次登上热搜、话题层出不穷,就是因为除了土味十足、激烈火热的比赛外,还有各种奇葩观赛的“死忠粉”、当地农副特产、苗语版《一生所爱》、苗族传统歌舞、接地气的获奖奖品等,吸引着广大网友。
淄博烧烤的成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学生组团打卡、网络大V推介、外国友人赞叹、央视康辉点赞、“最美书店”展现齐韵,一波波流量持续不断,让话题不断引向深入,也让网红城市的标签真正立了起来。
更高维度看宣传看传播,用好各方资源力量,构建大宣传格局。
宣传从来不是宣传部门自己的事,能否横向、纵向用好内部、外部各种力量,是宣传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不管是中央媒体、省外媒体、市县媒体、头部商业平台、正能量大V甚至偶尔上传好作品的个人,还是省直部门单位、各市县力量,都是宣传力量,我们要学会借力、用力,形成强大宣传合力。
在具有出圈潜质的热点出现后,能够有一套成熟的应对方式、掌握流量的创新打法、引导舆论的策略方法。
做到这些,或许下一个网红城市出现,就不会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