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天气】兰州气候怎么样 兰州气候特点兰州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中部,市中心坐标为北纬36°03′、东经103°40′,北与武威市、白银市接壤,东与定西市接壤、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接壤,总面积.6平方公里。
兰州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兰州地势西部和南部高,东北低,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切穿山岭,形成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形河谷。
峡谷有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乌金峡等;盆地有新城盆地、兰州盆地、泥湾一什川盆地、青城一水川盆地等。
还有湟水谷地、庄浪河谷地、苑川河谷地、大通河谷地等。
兰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10.3℃,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6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327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
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
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
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
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
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
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
各地气候差别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
兰州入境水资源丰富,贯穿市域的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的入流量达337亿立方米,水量稳定,各季不封冻,含沙量也较小。
黄河兰州段全长152公里,其中流经市区45公里。
兰州市域内水资源低于中国平均水平,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可满足城市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兰州市每年地下水9.6亿立方米。
河川径流地表水资源总量384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9.6亿立方米。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干流段可建25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大峡水电站与邻近地区的其它水电站构成中国最大的水力发电中心之一。
截至2014年,兰州境内已探明各类矿床、矿点156处35个矿种。
主要有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和能源矿产等9大类、35个矿种,临近兰州的白银、金昌是中国镍、铅、锌、稀土和铂族贵金属的重要产地。
非金属矿相对丰富,有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熔剂石英岩、硅铁石英岩、耐火粘土。
其中石英岩储量集中,运量储量达3亿吨,为硅铁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后备资源。
煤炭保有储量为9.05亿吨。
截至2014年,兰州有林业用地公顷,占总面积13.46%,其中有林空地公顷,天然草场面积为77万公顷。
野生植物总数约20种,有明显经济利用价值的种类占总数的0.004%。
截至2014年,兰州境内的植物有甘草、当归、党参、麻黄、秦艽、鬼臼、祖师麻、玫瑰等中药材。
野生动物有187种,珍稀动物有:黑鹳、藏雪鸡、金钱豹、蓝马鸡等。
截至2014年,兰州土地面积为公顷。
其中,耕地公顷,林地7.6万公顷,牧草地76.5万公顷,未利用的荒草地,盐碱地,沙地等近23.5万公顷。
土地资源可分3个类型,即:中低山林牧区,位于兰州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河谷川台蔬菜瓜果区,位于各河流的河谷阶地;低山丘陵粮油区,分布于榆中北山,皋兰县西北部,永登县秦王川等地带。
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适宜发展农、林、牧、副、渔5业开发潜力较大。
夏季学校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天气炎热,夏季的到 来,是盗窃、酗酒滋事等案件的 高发时期。
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夏季学校安全防范措施,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临近夏季,我听了陈强校长关于夏季学校安全的报告,安全防范工作这根弦又绷紧了。
安全工作是学校基础性与保障性工作,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先决条件。
为学生营造一个舒心、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学校当之无愧的责任,更是全体师生及家长迫切的愿望。
现在,随着夏季的临近,根据这一季节的特点及近期发生在我省的安全事故,我认为夏季学校安全防范重点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防溺水死亡夏季天气炎热,不少人会选择游泳解暑。
我们知道游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尤其是在闷热干燥的夏季,游泳确实可起到消暑降温的作用。
但是因游泳溺水死亡孩子的事件却是年年防、年年有。
究其原因,绝大多数属于私自结伴到河滩、池塘、水库游泳。
这其中常常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到位、不太会游泳、游泳时抽筋、不熟悉地形,或者逞能游到深水区等,从而导致死亡。
还有就是在水边玩耍,捡落入水中的物品,不慎划入水中,导致溺水死亡。
所以我们应教育学生尽量到专业的游泳池或浴场去游泳玩耍,游泳时要有大人带领,再有游泳前要适当活动以防抽筋,且周围应该有熟悉水性的救生员作必要的保护。
再一个就是教育学生不要独自在河边玩耍、游泳,更不要到不熟悉水情或比较危险的地方去游泳。
学校禁止任何学生私自下河、塘、水库等处洗澡游泳。
二、防传染疾病夏季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
这主要源于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高,湿度大,早晚温差大,各种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快,食物饮品存放容易变质;而且不少人对个人卫生不太注意,喝凉水、过度吃冷饮、吃冷食等,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夏季传染病主要分两大类,第一个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比如说流行性感冒、麻疹等。
第二个就是肠道传染病如痢疾等。
对此我们要筑起“防传染疾病壁垒”。
三、防高温中暑夏季持续高温,而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汗液蒸发,当周围的环境高于人体的正常体温,即超过37℃以上时,加上通风差、湿度高就很容易发生中暑。
对学生而言常见于在烈日下长时间站立、集会、徒步行走时发生中暑;也有的是因为学生学习强度大、睡眠不足、长时间吹风扇、空调、或用冷水洗头引发疾病。
轻度中暑会感到头昏、耳鸣、胸闷、心慌、四肢无力、口渴、恶心;重度中暑可能会伴有高烧、昏迷、痉挛等。
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多喝水、开窗通风、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不在高温下暴晒,避免大量运动,恰当使用风扇、空调,再加上准备一些缓解中暑症状的药物(如人丹、藿香正气水等),以及知道一些预防高温中暑、发热等疾病的常识。
四、防交通事故根据多年的统计证明,夏季往往是交通事故高发季节。
这是因为夏季人们特别喜欢外出活动。
街上、路上人流量相对要比冬季更密集。
再加上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拥有量也不断攀升,路上车辆必然增多。
学生在上放学路上就更应引起注意,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夏季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因为天气闷热,容易造成疲劳、烦闷,学生在路上骑自行车时要么疲劳烦闷,要么追逐打闹,再加上不少驾驶员疲劳驾驶,或为解暑而酒后驾驶,以及货车为多盈利快速驾驶,都特别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二是夏季多雨,路面湿滑,致使刹车不灵,方向失控,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交通安全教育,如不乘坐超载车辆、尽量不坐摩托车、不在道路上追逐打闹、不做危险活动、按要求规定骑自行车、在道路是主动避让车辆等。
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自我防护意识。
我们教师在路途中也要注意安全,不要与汽车争分夺秒。
五、防蚊虫叮咬夏季蚊虫肆虐,一则极易导致传染性疾病,二则被叮咬后奇痒疼痛,难以忍耐,让人很不舒服。
有人曾戏称,夏季三大“宝”--苍蝇拢、蚊子咬、外加蟑螂墙角跑”,显然这“宝”带有讽刺的成份。
当然,学校卫生干净,多少能减少一些蚊蝇的滋扰。
但是我校周围草木丛生,再加上夏季雨水多,有些地方阴暗潮湿,所以不但会有蚊蝇肆虐,还可能会有蛇虫等的袭击,对师生造成身体伤害。
六、防暴雨洪涝我们知道,暴雨的特点是来势迅猛。
其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洪涝危害,即排水不畅易引起积水成内涝;(二)洪涝灾害,常引起江河泛滥,冲毁堤坝、房屋、道路、桥梁,淹没田野,也会引起山洪暴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造成严重的经济及人员生命财产损失。
对于学校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暴雨所引发的内涝、墙体及危房的垮塌、山洪及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所造成的校园安全事故。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在暴雨来临之际,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如大树、墙根、河岸堤、危房建筑物等),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以及了解相关预防暴雨水涝灾害的知识和因暴雨水涝而形成的次危害知识,特别注意是教育学生在洪水来临之时不能到河边嬉戏、玩水,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七、性侵犯预防和应对教育夏季天气炎热,人们衣着单薄,尤其是一些女生为追求美穿着比较暴露,加上天黑后在户外活动时间比较长,也是性侵害多发季节。
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性侵害预防和应对教育,学校禁止女生在校穿超短裙和透明度较高的上衣,学校禁止任何女生单独(私自)外出或夜不归宿。
女生在遇到有恶意的人时要迅速离开或大声呼救,在受到伤害后要在第一时间向学校或公安机关报告,而不能为了顾及面子忍气吞声让不法分子逍遥法外。
八、防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好像与夏季是孪生姐妹。
每临夏季到来之时,我们耳畔总会听到食物中毒等不良信息,而学校在这方面又成为重点设防地区。
学校是群居密度比较大的地方,学生们在这里生活学习。
很多学生喜欢在上、放学路上的无资质小商店购买“三无”零食,或者在卫生状态堪忧的小食堂吃饭,从而发生食物中毒现象。
其实只要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
对此,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说:一是从学校来说,要严格做好食品的采购、运输、贮存等过程的卫生工作,加强饮管人员的管理,防止食品源污染及食品中毒事故发生。
二是从学生自身来说,学生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三是要学会辩认食品的安全标志不购买食用“三无”及过期变质食品、饮品,不喝生水及不洁净的水。
九、防雷电狂风夏季雷电狂风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往往伴随着暴雨同时出现,如果不加以预防,同样可以造成自然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
虽然它具有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但是进行有效地预防也是可以减弱或规避其所造成的危害。
因此在夏季雷雨季节前我们应加强雷电狂风等相关安全知识的学习,做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对于学生而言,当雷电发生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家电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以防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害;也不应在孤立的电杆、大树下躲避;不要使用手机,避免直击雷的袭击;万一遇到被雷电击中应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必要时对伤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挤压按摩,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同时我们教育学生在发现有狂风时,应及时关闭好门窗,尤其是应在放学后,以免狂风摇动窗扇,打碎玻璃造成伤害,这也要求我们师生在行走时尽量不要靠近窗户、大树、河滩、墙根等比较危险的地方。
十、用电安全教育夏季用到的电器品种比较多,用电负荷大,容易发生触电、电火灾等事故。
各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学校不允许任何学生私拉乱接电线,不允许学生在教室或宿舍为电器充电以避免造成电线短路而引发火灾事故。
十一、人身安全教育夏季天气炎热,气温较高,容易使人心情烦燥,加上一些学生没有家长约束,使得他们在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喜欢用打架斗殴的方式进行解决,极易给自己和别人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从而给自己和别人、甚至于给学校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
各位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约束,让学生意识到打架斗殴的严重危害,有事应及时向老师报告,请求老师出面调解而不能私下通过打架斗殴的方式进行解决。
学校一旦发现学生参与打架斗殴将依照相关纪律进行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以上就是对夏季学校安全防范措施的介绍,如果你对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等有关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倍领安全网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安全常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