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偏少,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年平均气温在5至20摄氏度之间。
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之间。
华北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和山东四省,以及北京、天津二市。
在地理上,华北被划分为南北部的南部、中部、北部和东西部的东部、西部。
其中,南部包括山西、河北两省南部和河南、山东两省黄河以北地区;北部指恒山和燕山山脉以北的山西和河北两省北部地区;中部为恒山和燕山山脉以南至华北南部以北的京、津和山西、河北两省中部地区;东侧则以太行山山脉及延长线将华北划分成东西两部分。
华北地区的版图包括四个自然地理单元:东部的辽东山东低山丘陵,中部的黄淮海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西部的黄土高原和北部的冀北山地。
华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从丹东、阜新、彰武、张北、右玉、榆林、定边,中宁至乌鞘岭一线。
此线以南大部分属暖温带,作物二年三熟,黄土广泛分布。
华北地区的西界,自乌鞘岭以南沿祁连山东麓、洮河以西至白龙猜扰江,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与青藏高原相接。
南界为著名的秦岭淮河线,相当于≥10℃积温4500℃、1月平均气温O℃等值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并且是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分界。
夏季长达6至9个月,具体界线为秦岭北麓,经伏牛山,淮河至苏北灌溉总渠。
亚热带作物逾越此线则不能正常生长,各种自然现象在这条线的两侧都有显著差异,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华北地区的景点有盘山、黄崖关长城、北京故宫和八达岭长城。
盘山位于天津蓟州城区西北,为国家5A级景区,是自然山水与名胜古迹并著,佛家文化与皇家文化共融的旅游休闲胜地。
历史上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竞游于此,清乾隆皇帝,先后巡幸盘山32次,留下了歌咏盘山的诗作1702首,并发出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叹。
黄崖关长城位于蓟州区北28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
历史上,蓟州城共有守营墩台十八座,黄崖关为其一,也是最为重要的关隘。
始建于公元556年,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
黄崖关长城是明代蓟镇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关城。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
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
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明长城的八达岭段被称作“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
为什么华北比南方还热
华北地区比南方更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华北地区位于中国中部,其气候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由于太阳直射角度较大,太阳辐射强度较高,导致气温上升较快。
此外,华北地区的地形也相对平坦,不利于地形的遮挡和降温作用。
而南方地区由于靠海或有山地等地理特征,夏季受海洋或山地影响,气温相对较低。
因此,在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的共同作用下,华北地区夏季的气温相对较高。
二、城市化和热岛效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华北地区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显著。
城市建筑密集,绿地和水体相对较少,导致城市内部气温高于周边农村和自然环境。
此外,工业生产、交通排放等人为活动产生的热量也加剧了城市的高温现象。
相较之下,南方一些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虽然也在加速,但由于其气候和水乡环境的优势,热岛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了各地的极端天气现象,包括高温天气。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华北地区的高温天气也呈现出频繁和持续的特点。
加之全球性的温室效应加剧,使得华北地区的夏季气温不断攀升。
综上所述,华北地区比南方更热的原因包括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城市化和热岛效应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华北地区夏季气温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