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今年8月28日,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已经更名为东风汽车(武汉)有限公司。
股东也变更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这意味着雷诺股份有限公司完全退出股东行列。
随着股权交接的结束,东风雷诺成为2020年第一家倒下的中外合资车企。
东风雷诺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现有的东风汽车(武汉)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方面,其进出口业务调整为仅限货物及技术相关,工厂将升级改造为东风智能制造生产基地。
而东风雷诺国产车型:科雷嘉、科雷傲、科雷缤和e诺,也因此随即停产。
虽然事发有些突然,但也有迹可循。
今年4月14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鉴于国内汽车市场下滑及东风雷诺的经营状况,东风汽车与法国RENAULTS.A(雷诺)股东双方拟对东风雷诺进行重组。
东风雷诺何至于此?
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由雷诺和东风双方各出资50%。
从年份来看,要比新势力造车来得更早,再加上雷诺也拥有着雄厚的造车技术以及造车历史沉淀,而东风集团在国内的实力也毋庸置疑。
这样一个组合,比不上王炸也称得上是不错的一手牌。
2017年,熬过三年创业艰辛后,东风雷诺实现了7.2万辆的年销量,增速超140%,超额完成年销售目标。
这一年的东风雷诺,收获了销量,霸占了热门头条,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当年,东风雷诺立下了次年(2018年)9万辆的年销售目标,甚至提出了2022愿景纲要——要在五年时间内推出7款新车型,届时年销量要达到40万辆。
当时的壮志凌云、雄心勃勃,到如今回头来看多少都显得心酸。
2018年,东风雷诺仅完成5万辆的新车销售量,2019年销量跌至1.9万辆,下滑幅度63%;今年上半年,东风雷诺累计销量仅为1373辆,同比下滑85%,平均月销量不到229辆。
7月30日,雷诺汽车发布的最新财务报告显示,雷诺上半年全球销量下滑35%,营运亏损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4亿元),净亏损72.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99亿元),为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半年亏损。
虽然亏损很大原因受制于联盟亏损,但东风雷诺也同样难辞其咎。
这也是其放弃东风雷诺品牌的原因之一。
30万车主何去何从?雷诺能否重振中国市场?
根据雷诺-日产-三菱联盟达成的协议,雷诺的市场重点将聚焦于欧洲,中国市场由日产主导。
而东风雷诺的30万车主将由雷诺经销商网络及联盟的协同下,持续为其提供高品质售后服务。
虽然燃油乘用车领域已是败军溃退,但雷诺并没有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其新能源与轻型商用车领域仍旧继续保留运营。
这当中,雷诺通过参股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和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继续电动车领域;而轻型商用车领域,则是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开展。
不过,雷诺想要重振在华市场,怕是有些遥远了。
虽然轻型商用车是雷诺的传统优势,但金杯品牌(含华晨雷诺、华晨鑫源、绵阳金杯)2019年销量超16.2万辆,市场份额仅占4.8%;新能源方面,易捷特2019年推出的雷诺e诺续航里程仅为271km,这跟众多中国电动竞品相比优势不明显,其2019年整体销量为2899辆;与江铃集团合资成立的江铃新能源公司,2019年销量为6383辆,今年前7个月销量也不过2223辆。
雷诺汽车公司中国公司
雷诺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布局和发展经历了一定的延迟。
2005年,雷诺才与东风汽车公司宣布合资计划,但至今仍未在中国生产出本土制造的雷诺汽车。
尽管如此,雷诺在内地的部分省份通过代理商进口整车,如香港则由维信汽车代理进口Grand Scenic、Modus和Megane RS等车型。
业内普遍认为雷诺未来会在中国设厂,但时间点未定。
在商用车领域,雷诺的合约情况相对明朗。
为了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雷诺采取了宣布策略,提升品牌形象,并展示其技术实力。
雷诺亚太区总裁戴伯乐表示,公司正在与中国潜在的合作伙伴洽谈,但具体信息保密。
他透露,雷诺可能考虑在中国生产三厢车以迎合市场需求,同时强调品牌建设将是公司重点,他们计划在北京国际车展上展示产品和技术。
通过F1赛事,雷诺试图利用技术优势提升品牌形象。
新引进的威赛帝车型展现了雷诺的技术领先和个性特点,定价策略上采取了低价策略,以吸引客户群体,特别是那些寻求创新和个性化选择的消费者。
雷诺瞄准的是高档车市场,而威赛帝的上市则标志着公司在中国市场展现技术领先和个性化的开始。
尽管雷诺在乘用车项目上在中国市场的进展不顺,但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从未改变。
早在2002年,雷诺就表达了在中国生产轿车的计划,希望通过与东风的合作实现这一目标。
雷诺与东风的合资公司预计将利用共享平台战略,共同提升研发和制造能力,以实现在中国市场的更大布局。
法国汽车制造企业。
1898年10月由路易·雷诺在比扬古创立雷诺工厂,后改组为雷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各种车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生产枪支弹药、飞机和轻型坦克,战后恢复了传统的生产活动,并不断开辟新的领域和部门,加强同其他工业公司的联系,成为当时法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德国法西斯生产武器和军火,1944年9月被法国政府接管,路易·雷诺被惩处。
1945年被收归国有,由政府委派董事长,组成管理机构,并改用现名。
此后,公司迅速恢复和发展,逐步实现了经营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