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外资企业能IPO吗 (国内的外资企业)

公司代码 2024-12-19 11:26:15 浏览
国内的外资企业

国内的外资企业能IPO

企业在公开发行A股并上市之时,对其是否属于外商投资的性质判断,是一个可能颇为复杂和微妙的法律问题。

目前,对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性质的界定,目前尚无直接的法律依据。

从理论上讲,界定外商投资企业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两种。

一种是“外汇资本来源地说”,即从该企业中作为资本金的外汇资金的来源地来界定,只要该企业外方股东投资的外汇资金来源于境外,即可认为该企业是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其人民币利润在境内再投资的也视为外商投资);另一种是“外方股东实际控制人国籍说”,即从企业外方股东的实际控制人的国籍来判断,如果该企业外方股东的实际控制人是外籍人士,则企业即为外商投资企业。

而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践中,无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是否属于中国公民,只要是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按照规定条件依法设立的企业,对外经贸主管机构均认可其为外商投资企业、而外国投资者是指外国、港澳台地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外籍自然人。

外资企业在国内再和资企业算外资企业吗

首先需要确定你所说的 外资企业,是外国公司(自然人)在国内成立的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公司对吧,这个叫外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法有规定的,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属于内资。

如果再合资物件是国内企业,属于内资

如果在合资物件是国外公司(自然人),属于外资

如果再合资队形是外资企业,也还是属于内资-(双方都是再投资)

如果有不懂的私信问我~

美金验资怎样与国内的外资企业对接

可以通过像易兑换这样的 跨境金融服务商,先把美元存给他们,然后再在国内让他们给你人民币,或者美元,很快就可以搞定了。

当然你在与易兑换进行相关业务时都是通过银行机构来完成交割,这样对你来说是没有风险的。

诚心为你解答,给个好评吧亲,谢谢啦

外资企业注资国内

这种情况下你们企业性质要变更,由内资变更为合资企业,先到外经部门办理批准证书,拿到证书后,办理验资及工商税务变更手续。

外资企业 车带 国内

车进关要收税的,但是国家对海归回国创业的人才免税。

在国内的外资企业的产品销售给国内客户需要报关吗

在国内的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统称为外资企业。

他们的产品销售给国内客户,不需要报关。

但他们为制作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啊、零部件啊都要报关。

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

沃尔玛:世界五百强(按营业额)第一名

通用电气:世界五百强(按资产总额)

丰田汽车:世界第一的汽车制造商。

肯德基:世界第一的快餐店。

葡京赌场:世界赌城的老大哥,。

雷曼兄弟银行:158年的资深投资银行,正在招聘中国区总经理。

零售业:麦德龙、家乐福、家得宝、

汽车业:本田、铃木、通用汽车、大众、宝马、宾士

IT业:IBM、SAP、DELL、HP、microsoft、

制造业:三菱、富士、卡西欧、施乐、LG、三星、现代、大宇等

食品餐饮: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达能、王老吉(香港)、大家乐(香港)

金融业:AIG/AIU/AIA、美林、高盛、JP摩根、花期银行、汇丰银行等

服务业:葡京赌场(澳门)、各外资大酒店、

外资企业卖产品给国内企业,算出口吗

国内注册的外企不算,算国内贸易。

但如果卖到注册在加工区、综保区内的企业算出口。

加工区、综保区执行境内关外的政策。

国内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合资的企业,有那些企业啊?有没有这样的案例?

奥凯合资 中国第一家引入外资的民营航空企业

:p5w/news/cjxw//thtm

国内的外资和合资企业有中小企业么

当然有咯。

要界定什么是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

而什么是中小企业。

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是根据出资人的国籍而定的。

企业的大小划分是根据雇员数、市值、利润、纳税等指标来定的,所以2个不东西是不相互关联的。

比如一个美国人在中国注册了一家面馆,那他就属于外资的小企业。

收缩、裁员、提速、融资,生鲜零售2022年往哪走?

西尔斯百货(Sears)的创始人理查德·西尔斯(Richard Sears)出生于 1863 年。

他父亲本来挺有钱,但后来投资失败,又遭遇交通事故去世了。

西尔斯二十多岁就必须承担起养母亲和妹妹的责任。

他在火车站找了一个卖票的工作,薪水根本不够。

但是他的主角光环马上就要起作用了。

1886 年的一天,火车站来了整整一大箱手表。

这些手表本来是要给一个珠宝店的,但是珠宝店拒收,再运回厂家又很麻烦,就等于是困在了车站。

西尔斯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联系了厂家,说自己可以卖掉这批手表。

手表的批发价是 12 美元一个,零售价一般是翻倍,但西尔斯只卖14美元。

他在报纸刊登了广告,手表很快销售一空。

西尔斯竟然赚了5000 美元。

这可不是小运气。

西尔斯为什么能这么快就卖掉这么多手表呢?他赶上了美国历史赐予的两个重大机会。

第一个机会是全国的铁路实现了大联网。

现在货物能送到各个地方了,所以西尔斯才能得到这一箱手表。

第二个机会是因为铁路已经把美国连成了一个整体,现在美国需要统一时间了。

之前是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时间,人们就在本地待着其实并不怎么需要手表。

现在铁路铺开了,发车和到达时间得事先统一说好,美国在1883年 —— 也就是西尔斯得到那箱手表三年前 —— 才设定了四个时区,协调了全国的时间。

美国人刚刚才有了精确时间的意识,手表就很重要了。

西尔斯一看手表这么好卖,马上又订了一箱继续卖。

没过几年,西尔斯又抓住了第三和第四个机会。

第三个机会是美国邮政实现了村村通。

第四个机会是汽车开始普及,汽油变便宜了。

西尔斯已经跟人合伙成立了公司,顺势推出了邮购服务:他会先把邮购目录寄到各家各户,你要买什么就给他汇款,他安排把货物送到你家门口。

也就是说,美国还没有流行百货公司之前,邮购业务就已经流行了。

本来一般是小镇上一家珠宝店垄断全镇的生意。

它随意定价而且还歧视顾客,有时候甚至不让穷人进门。

西尔斯童叟无欺,同一个价格,给钱就送货。

邮购生意迅速做大。

最初的邮购目录只有几十页,到 1915 年居然达到了每期 1200 页,提供 10 万种不同的货物,每年的营收达到1亿美元。

1920 年代,西尔斯的第五个机会又来了:美国的城镇化开始了。

大批农民成为工人,大家都往城市聚集。

这时候百货商店的效率就大大超过邮购了,西尔斯迅速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了百货商店……

到 1980 年代,西尔斯百货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一度全国 1% 的钱都要从他们商店里经过。

这就是历史机遇的力量。

但是今天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西尔斯,西尔斯公司已经在 2018 年破产了。

它没有抓住下一个机会。

1980 年代兴起的“下一个机会”,是在采购上。

传统零售商都是从消费者身上想办法,而沃尔玛则通过数字化分析找到消费者最欢迎的产品,通过大批量采购压低供货价格,从而能以极低的价格把产品卖给消费者。

这个策略取得了重大成功,沃尔玛一跃而起……

然后是亚马逊抓住了互联网这个更大的机会,现在股票市值已经超过了沃尔玛。那下一个大机会是什么呢?

如何选择创业项目的方法

文|螳螂观察

作者|陈小江

生鲜零售这块“巨石”,在过去数年被各路玩家、沿不同路径,一次次推着向上,却又一遍遍从山峰下滑,途中骸骨累累,甚至至今仍未诞生绝对赢家。

回顾过去,在生鲜零售赛道上,所有尚在牌桌或已下牌桌的玩家都曾深信,当绝好机会来临时就要下重注,也都在自认是“绝好机会”时纷纷入局。

遗憾的是,“全面盈利”这道“大坎”,这些年始终横亘在生鲜零售赛道上,尚未有人逾越。

从以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京东七鲜、苏宁苏鲜生等为代表的生鲜超市,到以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再到兴盛优选、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淘菜菜等社区团购诸强,生鲜零售赛道玩家在消耗大量资本、尝试多种业态后,如今兵分三路,不约而同来到“盈利攻坚”的重要关头。

现如今,“巨石”尚未推上山巅,企业未能跨过“全面盈利”的大坎。

无论品牌方,还是投资人,都在渴盼能得到一个更确切答案。

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各玩家的变化也正在加速。

风向变了

虽然生鲜零售赛道一直跌宕起伏,但从2021年至今的战事,无疑战况最为强烈。

2021年上半年,生鲜零售赛道还是国内最热门的互联网投资赛道,兴盛优选、十荟团、叮咚买菜等接连完成数亿美元级大额融资,随后生鲜电商前置仓双雄“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更是在一周内先后成功上市,实现了从“创业公司”到“上市公司”的质变。

此外,滴滴、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于2020年杀入社区团购“卖菜”后,在2021年上半年开始加足马力,加速了整个赛道玩家的洗牌。

到了下半年,叮咚买菜、十荟团、美菜网等相继传出裁员风波。

“卖菜”的老牌社区团购玩家除兴盛优选外,其它玩家渐渐掉队,“同程生活”破产、呆萝卜倒闭,将食享会收入囊中的十荟团,虽有阿里资本加持,最后也不得不“收缩”。

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则一直路狂奔,至今已成为社区团购的头部玩家。

滴滴旗下的橙心优选,一开始扩张非常迅速,尔后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迅速收缩,堪称大开大合。

此外,阿里旗下的淘菜菜也加速了进攻步伐,一度冲到行业前三。

其专注下沉业务的淘特,则大力推进农产品直营,试图在生鲜零售赛道抢食。

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之外,生鲜超市赛道变化也很明显。

先是盒马,在其它玩家裁员、收缩的大背景下,于去年6月重启扩张计划。

仅去年12月就以平均“两天一家”的速度冲刺,在长沙、重庆、成都等地新开盒马鲜生门店14家,并于2022年元旦前14天,让盒马鲜生全国门店数量达到300家。

此外,在阿里全面推行经营责任制后,盒马去年从体系内事业群转变为一家“独立公司”,告别“富二代”生活,开始“自负盈亏”的创业之路。

跟盒马一样扩张还有它的“老相识”京东七鲜,2021年年初,原沃尔玛华东区运营副总裁郑锋接过京东七鲜大旗后,原本沉寂一年半,被称为“局外人”的京东七鲜业务,从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驶上了加速道。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4月,京东七鲜GMV同比增长超36%,8月同比增长超85%。

2021年全年,京东七鲜超市新开门店20余家,数量相当于过去三年的开店总和。

虽然在门店总量上,京东七鲜不如盒马,但在2021年的加速度,却是丝毫不逊。

去年年底,京东七鲜还发布了最新业务战略规划,将围绕全国发展布局、供应链建设、商品品质、服务体验等多方面优化提升,力争在5-7年内跻身中国连锁零售行业第一阵营。

如在布局上,将重点布局京津冀和大湾区“一南一北”两大核心区域。

在供应链建设方面,通过自建北京、深圳“一南一北”两大商品中心,提升供应链效率,以销定产、降损增鲜,以技术赋能助力菜农精细化运营。

时钟走到2022年,一系列连锁反应还在持续发生。

2022年年初,此前投入“不设上限”的盒马改了“口风”,表示暂时勒紧裤腰带”“精益生产、精益管理”,实现从“单店盈利”到“全面盈利”。

此外,有消息传出盒马鲜生寻求独立融资,估值100亿美元。

而一向激进扩张的叮咚买菜,从最新发布的财报来看,也放慢了步伐,开始“收缩减亏”——季度收入首次出现环比下滑,同时净亏损也在下降。

财报显示,叮咚买菜去年12月在上海地区全面盈利。

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更在财报电话中表示“力争Q2末实现长三角地区完全盈利,Q4在全国接近盈利。

与此同时,据地歌网报道,叮咚买菜泰州站疑似已经关停,若情况属实,后者将成为叮咚买菜发展史上首个正式关闭的城市站点。

1月份,一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的用户则在脉脉平台发言称,叮咚买菜已经开启大规模裁员的消息登上热搜。

虽然对此叮咚买菜方面回应为“不实”,但也让人不免担心。

不久后,有媒体爆料称美团优选也在裁员,而十荟团则被爆料疑似已“停摆”。

2月10日,多多买菜则宣称已与极兔、邮政和三通一达等实现系统对接打通签收环节,还推出高额补贴吸引代收点入驻。

试水社区团长快递代收服务。

不过随后,有消息称,该服务被多地邮政管理局暂停,称“多多买菜未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备案,不具备经营快递业务资质”。

此外,“预制菜”在春节期间成为各大品牌比拼的主角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叮咚买菜年夜饭预制菜销量增长超400%,每日优鲜高端预制菜春节期间增长超2倍,盒马预制年菜销售同比2021年春节增长了345%。

这也是各大品牌接下来押注的重点。

可以看到,从2021年至今,生鲜零售的各大玩家动作幅度之大超出以往,这也是生鲜零售赛道进入“巷战”的体现。

正所谓“穷则变”,在诸多变化之后,其实是生鲜零售赛道所有玩家都未能实现“全面盈利”的困境。

风往哪吹?

无风不起浪。

《螳螂观察》认为,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生鲜零售赛道的滔天巨浪背后,是内外多重因素大风使然,使得生鲜赛道由“跑马圈地”快速变换为“稳打稳扎”。

“全面盈利”的呼声盖过了以往“局部盈利”的噱头和“模式之争”的口水仗。

背后原因有二:

第一,钱不够烧了。

2021年4月,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近十年生鲜电商投融资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自2010年以来各种生鲜电商领域公开披露的投融资事件287起,涉及项目154个,披露融资总额达到4634亿元,其中大部分都打了水漂。

以已经上市的叮咚买菜为例,过去几年烧掉了约110多亿元,截至到2月26日,其市值尚不足70亿元。

上市前,若按照以往的节奏,其手上的现金流根本烧不了多久。

而无数倒下的玩家,大多都是现金流出现问题。

因此,生鲜电商卖菜,也被人称为继“长视频”和“共享单车”之后的第三大互联网“毒药”业务。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各大巨头纷纷入局之后,赛道更加拥挤,再往后烧依然是个“无底洞”,这或许也是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在去年加快上市步伐的重要原因。

第二,钱不让烧了。

生鲜零售赛道的扩张之路,跟以往的百团大战、打车大战一样,也是补贴砸出来的。

尤其是在低价的社区团购业务上,低成本价的价格倾销是行业惯用手法。

但是有钱,也不能为所欲为。

去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因利用虚假的或者令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以及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等对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美团优选、十荟团以及食享会罚款650万元。

还有官媒表态社区团购,指责 科技 公司不要盯着老百姓的菜篮子等,让各大巨头都有所收敛,不敢随意烧钱了。

没有钱烧、不让烧钱,那生鲜零售玩家的风要往哪吹?在《螳螂观察》看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聚焦。

不管是裁员、还是业务范围收缩,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好的聚焦。

当然,聚焦并不代表不扩张,而是设定一个合理边界。

见惯了赛道玩家起起伏伏,被戏称为“局外人”京东七鲜,在这个方面反而比其他人看得更清楚。

据郑锋介绍,京东七鲜在2021年做的三件“最正确”的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战略“聚焦”——不仅要精准聚焦用户,而且精准聚焦推荐商品。

通过“聚焦”,京东七鲜在盈利方面表现不错——连续营业满三年的门店已经实现盈利,满两年的门店也接近盈利。

在服务区域上,京东七鲜也强调“聚焦”,将重点布局京津冀和大湾区“一南一北”两大核心区域,打造两大增长极。

据郑锋透露,计划到2023年70-100家店,80%以上都在这两个区域,且只要符合七鲜的选址标准,开店数量上不封顶。

其次是提效率。

多年混战结果表明,生鲜零售赛道注定需要长时间维系,它的天花板也足够高。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疫情后生鲜电商加速发展,2020年行业规模达到亿元,预计到2023年生鲜电商行业规模将超万亿。

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将有望从2020年的5万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68万亿元,这是一条长赛道。

互联网模式下,抛开规模不谈显然不合逻辑,但抛开盈利只谈规模肯定走不到最后。

要提升效率,既要围绕“人货场”提升人效、坪效和品效各种“效”,还要提升周转率、增长率、毛利率、好评率等指标。

尤其是生鲜零售发展到现阶段,各种业态混战之下,真正比拼的关键就在于效率。

而在先后尝试过10余种业态之后,侯毅提出“精益生产、精益管理”,本质上也是直指“提升效率”。

最后是差异化。

面对盈利或规模困境,不同玩家的差异化做法,也事关各自到底能够走多远。

比如前置仓模式,在线下获取的流量有限,就注定其在获客端需要更大成本,这也就意味着其要寻求更有利润的产品。

《螳螂观察》认为,实现差异化的关键,除了业态不同之外,一个是往品类延伸。

比如盒马、京东七鲜、叮咚买菜等都有自己的自有品牌,自有品牌下有一些别人没有的“独家”产品,容易提供差异化体验。

另一个则是在服务上做差异化,如每日优鲜推出去年三季度推出的管家服务。

公开数据显示,在每日优鲜1V1管家服务下,用户人均单量相比非管家人群提升了70%,人均月消费额实现了翻倍。

此外,还有跨界合作,去年京东七鲜联合MUJI无印良品在上海开出中国首家生鲜复合店,就是一种差异化尝试。

毋庸置疑,2022年的生鲜零售行业真正进入到下半场,一方面该入局的玩家基本入局,实力不足的玩家基本也已经淘汰出局。

而在经历各种剧变后还在牌桌上的玩家们,实际上手里的牌也抓得差不多了,谁能将手中的牌打好,将成为关键。

欢迎来到 财经 爱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请添加微信:Tanglangcj

此内容为螳螂观察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螳螂观察(微信ID:TanglangFin):

•泛 财经 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 科技 )、区块链等领域。

关于如何选择创业项目的方法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

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关于如何选择创业项目的方法。

欢迎阅读!

如何选择创业项目

不论你的具体情况怎样,如果你要创业、要选择创业项目,必须遵循这样几个普遍原则。

1、选项是搞对象

创业的感觉可以同初恋相比,选择项目的重要可以同搞对象相比。

任何项目的本身,有一个怀胎、孕>育、出生、发育的过程,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创业者对一个具体项目,有一个认识、理解、通透、把握的过程,这是一个历史过程。

由此决定了创业的过程是人与项目长期相互融和的过程,也决定了选择项目必须立足长远。

2、选项首先选自己

选择项目需要四个字:“知己知彼”。

知己,就是清醒地审视自己:优势、强项、兴趣、知识积累与结构,性格与心理特征等。

知彼,是对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稳定的、恒久的、潜在的需要。

3、选项要花功夫

有一个人,当过一周时间的世界首富,他就是软银公司的孙正义。

他大学毕业后从美国回到日本,选出了50个创业目标,用一年时间逐个进行考察,写出了几尺厚的资料,最后选择了做软件。

既然选择目标事关人生,就不可随随便便,必须要经过一个充分的论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舍得花时间、花力气,要能够静下心,认真调查研究,寻找事实根据。

4、选项要有特色

选择的项目一定要有“根”。

就是项目生命的根子、生存的权利、活下去的条件。

可以表示成四句话:别人没有的;先人发现的;与人不同的;强人之处的。

“别人没有的”,可以是某种资源与某种特定需要的联系,可以是某种公认资源的新商业价值。

一个走亲戚的人发现附近的山上有白色的土,可以制做陶器,他进一步了解到附近有铁路。

于是他买下这块下面有陶土的地,把土凉干磨成粉――卖起陶土来了。

再比如,“强人之处的”。

一个项目中不论哪个方面,哪怕是一点:高人一筹、优人一档就是根。

比方说成本,谁能想到“世界500强”排名第一的是一家叫沃尔玛的零售企业。

它能够把管理费用控制在销售额的2%。

据说,他们总部的办公室像卡车终点站的司机休息室,可见他们为降低成本而努力的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确定选择投资项目路径要按以下4个步骤:

1、排除一大片

知道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说有个地方有100户人家,每家有1元钱;你有很大本事,把所有人家的所有的钱都赚来了――100元。

还有个地方有100户人家,每家有1万元;你本事不大,只能把1/10人家的1/10的钱赚来――元。

2、划出一个圈

知道哪些事情是能长期做的。

把社会恒久需要的、已初露端倪的大趋势划进来。

例如,由环境保护引发治理江河,导致关闭中小造纸厂,产生纸制品的供求不平衡,腾出了一块市场。

如果用再生纸做资源去添补,会怎么样呢?

3、列出一个序

把可能做的事情排列起来。

回头看看过去的20年中,做强、做长的企业是生存在哪些行业,很大程度上能够证实行业与发展的联系。

比如房地产、医药、保健品、证券、建材、装修、交通、教育、通信等。

那么,就把大的范围圈定在这里,选出若干项。

4、切入一个点

成就事业的公认法则是集中和持续在已经缩小的范围内,可做的事仍然很多,这时,比较优势的道理是有用的――认真地审视自己的强项、优势、兴趣何在,可能同时有几个,与他人比较哪个优势是最有利的。

这时,机会成本的概念也是有用的――同样多的时间,同样的付出,哪个能力所对应的事业会有更大的前景收益,比较中优势会凸显出来,项目选择固然重要,还需要记住:再好的项目也要靠创造性的艰苦努力,结果由过程决定,过程由细节决定。

拓展:选择创业项目的方式

有目标者:看是否适合自己

其实已有明确创业目标时并不能保证这个项目就一定适合你,就一定能成功。因为必须要明确你想投资的项目是否有市场需求?是否有长远的发展前景?你有否经营这个项目的经验?如果没有经验是否有你值得信赖的人才为你掌控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的风险及投资回报你是否清晰?

最近有一个朋友经人介绍想接手广州天河区一家舞蹈培训中心,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在某少年宫教舞蹈的老师,她也很想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舞蹈学校,但她从没有做生意的经验。

因此,她花了整整一个月去考察和谈判,定金也付出了,就在快要成交的那一两天她想到了我。

经过我实地考察和跟现在的经营者进行了直接的对话,我建议朋友放弃这个项目。

原因是这个项目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顶手费过高,无法与业主见面明确转租是否同意,经营场地的租期太短,经营许可靠对方的人事关系,接手后无法确定将来能否通过年审(对方当然承诺会帮忙解决,但不可靠),此外,近60万的投入,最理想的回报也要三年才能收回,这样的投资就非常不合算。

经我的分析后朋友尽管觉得有些惋惜,定金也要不回来,但是她也同意我的判断,最终放弃了接手经营那个舞蹈培训中心。

无目标者:从需求中找商机

而对于还没有明确创业项目的朋友来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创业的项目其实也并不难。

关键是你是否懂得如何去寻找适合你的创业项目的方法。

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无时无刻都需要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困难,只要你时时留意细心观察,总会对某些人们存在的困难或需求有所了解和认识,继而产生兴趣,然后可能找到一些解决方法,商机就这样出现了。

例如,以前用长形剃刀剃须,很多时候会刮伤了脸,很不方便,也令人困扰。

吉列有见及此,觉得如果创造出更方便、更安全的剃刀,一定会受欢迎。

他终于在1903年创造了可以更换刀片的安全剃须刀,从此风靡全世界。

吉列先生注意到顾客面对的潜在困难,虽然他不是做剃须刀生意的,但自小他便看到父亲剃须时常常刮伤脸;长大了自己也有同样的问题,他觉得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付钱买这个方便。

他成功了,今日,Gillette是一家市值400亿美元的跨国企业。

一个好的创业项目能让创业者事半功倍,其实市场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创业项目等待朋友们的发掘,只要擦亮眼睛,一定能找到最合适的项目!

;

曾经估值20亿,红极一时的社区001为什么会"死"姑婆网

社区001早在2015年9月18日其实就已经业务全线告停,只是当时该公司紧急对公众表态说,一个月后的10月18日恢复正常,然而时间进入2016年,社区001还处在“荒废”阶段。

即使现在,还有人因为手中持有社区001储值卡却买不到东西而感到焦急。

比如家住上海斜土路某大厦的王阿婆在接受本地媒体采访时说:“说好2015年10月18日恢复正常,现在12月都过了,社区001卡还是不能用,我这卡里的钱怎么办?”甚至该媒体还接着写道:“她(指王阿婆)哪里知道,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社区商务O2O已经倒闭了,老板不知去向。

”社区001 盛衰之况,让人唏嘘这家“一度被业内视为社区O2O先行者”的公司正式注册于2012年3月。

其创始人是邵元元。

在创立社区001之前,他曾有过担任搜房网总裁的经历,虽然最终没能实现搜房网IPO的目标,但也帮助后者从“40多个城市”拓展到“300多个城市”。

正是这段在搜房网的任职经历,慢慢演变成邵元元关注传统互联网电商发展和社区服务的思维习惯,并且促使他创业社区001。

他当时认为,中国网上购物的主体是青年人,不少中老年人的习惯仍是在早晚间到超市排队购物,因此也将社区001的主流消费群体定位为在社区生活的中老年人,即不擅长用网的“网络菜鸟”。

最初一轮的融资也是在2012年创业之初,邵元元、薛蛮子和邵的好友、懂技术的马来西亚籍华人杜国强,三人共同出资2000多万元,就这样雄心勃勃、风风火火开始了。

社区001以社区购物为切入点,与客户所在小区附近的商超合作,将5公里范围的货品在1小时内送达。

事业的起点是在北京。

据了解,跟它合作的大型商超包括家乐福、世纪联华、麦德龙、永辉、卜蜂莲花等。

在接下来两三年内,按5公里的距离划分,社区001针对北京6个城区初步建立了26个商圈,比如慈云寺商圈、望京商圈、朝阳商圈……社区业主通过在社区001选购附近线下实体商超的商品,并通过快递渠道将米面粮油、蔬果饮料等日用品快速送货上门,化解业主的购物痛点。

邵元元觉得社区O2O大有可为。

按照他的构想,购物只是第一步。

社区001还要向生活服务拓展,与商圈周边的美容、美发、健身、餐厅和旅馆合作,用它的电子钱包(社区001储值卡)支付;还要做物业电子化,要开发一个物业管理系统,免费送给各个小区的物业使用……也就是说,社区001所布的局是把社区生活服务圈完整做起来,成为最大的服务商和中介商。

2013年,社区001挺进上海。

在其购物单上写着“社区001上海站—中国领先的住宅社区在线购物超市—省时、省力、省钱”的宣传词。

此后,又多方融资。

据媒体公开报道,2013年10月获得海银资本、上海致景投资等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2014年4月获得上亿元A轮融资(其中五岳天下为其投资了4千万人民币);同年10月,薛蛮子曾在微博公布,社区001获得了1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到20亿元人民币。

除进入京沪之外,截至2015年初,社区001又覆盖了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沈阳、杭州、南京、大连、天津、福州、济南、郑州等近20个城市。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充满野心和梦想、估值也如此之高的社区O2O在2015年后半年折戟沉沙、仓皇结束了。

其盛衰之况,前后对比,让人感叹唏嘘。

大规模危机是从2015年9月开始爆发的。

当时有多家媒体报道社区001在疯狂补贴之后,因再无钱可烧而处在破产边缘。

其实在这之前,社区001的不少城市的布点都出现了裁员、发不出员工工资等情况。

鉴于事态之严重,9月14日,社区001CEO邵元元给员工发了一封公开信。

信中说,“正在寻找各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解决公司短期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希望员工面对“极个别不怀好意的竞争对手和一些存在动机和品德问题的人利用这类问题制造恐慌和混乱及鼓动迷惑”时,保持头脑清静。

这封信非但没有稳定“军心”,反而让员工的期望更快破灭。

几天之后,其业务全线告停,全面停止接单,多地员工纷纷出来讨薪。

失败的原因何在?从2015年9月始,网络上就全是社区001“死掉”的消息和对社区O2O行业的讨论。

社区001所承诺的在10月18日恢复正常,却没有能力恢复了。

甚至直到现在,它还没能完成各类“善后”工作,看来它也没有能力来善后了。

然而,社区001作为一个典型的社区O2O样本,仍然有值得讨论的价值,就是它为什么从红极一时就变成了“处于破产边缘”,它失败的原因何在,以及做社区O2O应该避开哪些“坑”。

首先是(尤其是创业早期)以疯狂补贴的烧钱模式来吸引用户,并企图以此留住用户。

社区001商品的价格跟其合作的超市价格一致,而且在前期推广宣传时不收取顾客配送费,哪怕顾客只购买1元钱的东西,社区001也会在1小时之内送达。

不仅如此,它还要承担配送费用、社区推广费用以及员工(包括大量的全职配送员)开支。

根据界面新闻2015年9月报道,仅在重庆的4个商圈,社区001就有近100名员工,基层员工工资为3000元左右,算下来每个月仅员工工资开支就需要10万元。

就别说北京地区有26个商圈了,更别说它所覆盖的一二十座城市了……第二,商业模式不清晰。

邵元元曾说,社区001先要靠烧钱把主要消费人群吸引进来并留住,积累了用户再去考虑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从某种程度来说,邵元元是太过乐观了,对社区O2O的创业难度预估不足。

按照最初的设计,社区001不建超市,不做电商平台,而是把社区周边的大型商超给连接起来,并且当时想的盈利模式是,从供货的超市拿回扣点。

但这回扣点能有多少呢?按照邵元元的设想,除跟商超合作之外,社区001还通过平台吸引品牌商入驻。

他并不指望与商超合作赚钱,因为这部分用来发展用户,主要收入来源则靠收取入驻的品牌商家服务费支撑,品牌商家包括生鲜、电器等商家。

此外,物流配送费用也能为其带来一部分收入。

如此循环,如果客单价高(据报道是300元)、顾客黏性大,养活线下配送团队并不是问题。

这就涉及到了第三个问题,即重资产模式可行不可行?社区001的配送团队全部是自建,再加上它还没有自己的供应链,并且平台建设的效果也不明显,而只能依附于合作的超市,但又因为合作的超市品牌过多,却不能得到某一家的全力支持,结果就只能沦落为帮超市免费送货的“搬运工”。

尽管邵元元也想摆脱“搬运工”的命运,但何其难也。

再说回社区O2O的(配送)团队要不要自建的问题。

自建团队当然能较好地包控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但资金和运营也压力也可想而知,尤其在面临资金压力时,简直多跨一步就可能会“死掉”的。

而跟社区001相似的爱鲜蜂、京东到家采用的则是轻资产模式,前者的配送交给夫妻店、街边小店的老板去做,后者则采用众包物流的方式。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这两家公司采用这种模式就一定能成功,毕竟创业靠的是综合的全方位能力,但起码也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社区O2O的做法。

第四,社区001将自己的主要消费群定位为社区内的中老年人,其中有以对价格敏感的老年人为主。

因为他们当时看到并认为,社区24小时内的主流人群是孩子、保姆和退休老人。

因此,邵元元还建立了一种物业和业主之间互动的电子系统,物业可以利用短信通给业主发送各种通知,把内部互动系统电子化,这就是他为社区001打下的基础。

这样做其实并无不可。

但也要考虑到老年人的消费习惯毕竟大不同于年轻人,虽然他们需要快递员帮忙送米面粮油上门,可对于创业企业来说,靠烧钱补贴这种方式未必能够撑多久。

也就更别说未来要做商圈周边的美容、美发、健身、餐厅和旅馆等服务,成为社区生活服务领域最大的服务商和中介商了。

理想丰满,只是现实太过骨感。

第五,社区O2O市场热度在中国升温后,行业的竞争者太多,对社区001的压制和冲击也非常厉害。

比如在社区001的大本营北京,就至少有爱鲜蜂、多点、京东到家等几个强劲的竞争对手,而在运营、模式上,在资金储备上也要胜过社区001,若是放眼全国,竞争对手就更其多了。

最关键的是,社区001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拿什么跟竞争者对抗?在资本寒冬到来时,还有哪个投资者愿意继续投资?还有一点,虽然是细节,但也让人心生忧虑,即社区001所对用户所采用的预收会员费的制度。

据了解,早期购买1000元储值卡送200元,后来送100元。

虽然这对顾客是一种打折的方式,但对社区001也是一种预售方式,不过对这样方式的地推、拉拢更多消费者的行为来说,则也像是一种集资行为。

企业又将这些钱早早烧掉,总归是有隐忧的。

而对于消费者,这些被预收上去的钱,他们难道不害怕没有得到商品,钱也收不回来吗?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