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3年,大连新港海产品有限公司(大连棒棰岛海产企业集团前身)成立,结束了大连地区没有工业化海参加工的历史,大连海参加工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1996年,公司率先注册“棒棰岛”商标,开始了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2003年,棒棰岛海参率先被评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AA”级,是我国首家海参绿色食品。
公司导入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HACCP体系,全面实施质量跟踪控制管理。
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连海参》等多誉穗世项标准的制定,为我国海参加工业的规范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3年,棒棰岛海产企业集团成立,下辖海参发展有限公司、原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三家全资子公司。
同年,公司斥巨资建设了海参繁育基地、精深加工基地等两大基地。
2004年,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04年、2005年,台湾东森卫视记者两次对公司进行专题采访,并在东森卫视播出,反响强烈。
2005年7月,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视察棒棰岛海参基地后,激动地说,棒棰岛海参基地族御建的好,充分显示了一个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力和作用。
2006年5月13日, 由我公司承建、管理的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刺参原种场通过了国家农业部验收。
国家级刺参原种场自2002年开建以来,先后畜养珍稀原种刺参3000多万头,为周边养殖户提供优良苗种6000多万头,体现出了其应有的产业价值和生态效应,凸显了棒棰岛的社会责任感和原种海参资源保护能力。
2006年9月,在辽宁省商务厅举行的“辽宁市场畅销自主品牌”评选活动中,棒棰岛海参荣誉上榜。
2006年10月,香港《阳光》杂志总编一行3人开始了对公司的采访,并在该杂志上发表专题新闻报道,扩大了公司和棒棰岛海参在香港地区的影响力。
2006年,在统一品牌战略下,公司开发的即食海参、辽参胶囊、淡干海参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
棒棰岛海参系列产品迈向全国市场,得到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2006年12月,棒棰岛海参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大连地区首家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大连海参》标准的产品。
2007年1月 大连棒棰岛海参发展有限公司被列为“农业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点场”。
2007年3月,农业部公布全国152家单位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称号,其中,集团下属的大连棒棰岛海参发展有限公司被列为“农庆肢业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点场”。
2007年9月,棒棰岛海参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7年10月,大连西安路百盛专柜日销售突破100万元,开创了业内单店单日百万元的销售记录。
2007年12月,预计全年公司销售收入可达1.6亿元以上,增幅达50%以上。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等地发生8.0级地震。
5月13日,公司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20万元人民币,海参胶囊100万元。
2008年5月15日,公司工会号召全体员工捐款,募集捐款10万余元。
2008年5月21日,全国《干海参国家标准》研讨会在棒棰岛海参基地召开。
来自青岛、北京、大连的权威专家和学者以及业内主要厂家就干海参国家标准进行了讨论。
大连棒棰岛海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简介
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海参行业的先锋企业,引领着海参产业的发展。
公司自始至终致力于海参的工业化生产,目前在国内规模首屈一指,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通过投资建设海参繁育基地和精深加工基地,以及承担国家唯一刺参原种场的重任,棒棰岛在海参原种保护、苗种繁育、精深加工、科研开发和市场营销方面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
其总资产达到5亿元,海参单项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3.5亿元,展现出强大的经济实力。
棒棰岛海参的创新和引领作用在业内举足轻重。
作为第一家开始海参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它率先实行品牌化经营,借助大众媒体进行广告推广,并通过大型零售商场进行销售。
此后,棒棰岛海参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海参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
它还成为了国内首个从原种保护、苗种繁育到灶斗猛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全产业链构建的海参企业,并在海参行业内第一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
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引领,棒棰岛海参不断书写着海参产业的历史,推动着大连海参产业的升级。
作为主要起草人,棒棰岛还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干隐桥海参》标准,体现了其在行业标准制定中的影响力。
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主要城市,棒棰岛建立了200多家专卖店和近1000家单体销售网点。
一场由棒销基棰岛引发的“海参营养革命”正在从其原产地大连迅速扩展,席卷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的卓越表现和创新精神,不仅推动了海参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大连市海参产业升级,为中国海参行业树立了典范。